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北京GDP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新動力

            繼2018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后,去年北京GDP又邁上了4萬億元新臺階。在1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21年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燕南介紹,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北京去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9.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與2019年相比,兩年平均增長4.7%。“北京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民生保障堅實有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較好完成了發展預期目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朱燕南說。

            新消費崛起

            “去年全市經濟總量躍上4萬億新臺階,發展質量繼續提升,主要受到生產領域和需求領域雙重發展的積極影響。”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需求方面,以制造業投資為代表的投資規模增長、市場消費的持續恢復和出口的增長帶動了需求的旺盛發展。

            去年北京市場消費規模繼續擴大。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市場總消費額比上年增長11.0%。其中,服務性消費額增長13.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67.7億元,增長8.4%。具體而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商品零售13733.1億元,比上年增長7.1%,餐飲收入1134.6億元,增長27.5%。

            “餐飲收入增長27.5%,表明2021年經濟基本恢復常態。”添翼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賈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主要依賴于兩大政策因素,一是疫情防控得力,經濟基本上沒有受到很大干擾;二是北京市政府認真貫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完善內需體系,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了解,2021年,北京著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實施“十大專項行動”,全年共有901家首店(含旗艦店)落地北京,是上年的近5倍。新消費模式快速發展,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3,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同時,娛樂體育消費也越來越受到歡迎,1-11月,在線游戲、在線娛樂、在線體育企業收入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居民收入增長是帶動消費的重要因素。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2元,比上年增長8.0%。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0.2%,經營凈收入增長15.8%,財產凈收入增長5.7%,轉移凈收入增長3.5%。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長,主要來自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增長,而這充分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就業形勢積極向好,人們通過工作也共享了經濟增長成果,并通過消費增長體現出來。”賈甫說。

            保供應,護民生

            在極端天氣增多等因素影響下,2021年如何保障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

            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CPI比上年上漲1.1%。從結構看,八大類價格“四升四降”。其中,食品煙酒和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但漲幅較上年有所回落;交通通信和居住價格由降轉升;其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價格由升轉降;衣著和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

            回顧2017-2020年,北京市CPI漲幅在1.7%-2.5%之間,均高于去年1.1%的漲幅水平。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新聞發言人卞晶對此表示,“2021年,我市扎實推進‘六穩’‘六保’工作,加強政策調節力度,取得較好成效,物價總體運行平穩,CPI保持溫和上漲”。

            2021年,北京通過引導企業產銷對接,強化統籌調度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主要食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全年食品價格下降1.0%,拉動總指數下降約0.1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在生豬產能恢復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全年下降31.1%。鮮菜受天氣影響,個別月份價格出現較快上漲,北京及時采取多項保供穩價措施,化解不利影響,使鮮菜價格短期波動得到抑制,全年上漲7.8%。

            對于今年春節和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北京也做足了準備。“市委、市政府為確保春節和冬奧期間市場穩定,加大統籌調度力度,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應該說,我市物價具備保持平穩運行的堅實基礎。”卞晶說。

            除了保供穩價,在企業紓困減負方面,相關政策也收到了實效。去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312億元,服務業企業實現利潤2517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6.4%,近2/3的行業盈利水平較上年好轉。同時,去年北京市民就業保持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各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控制在調控目標5%以內。

            數字經濟蓄力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北京高端產業帶來了更多機遇。2021年,醫藥制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9.6%,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1倍和89.2%。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智能手機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56.0%、21.7%和17.1%。

            投資方面,也向高技術制造業加大了傾斜力度。2021年,全市制造業投資增長68.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99.6%。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國際貿易受阻的情況下,投資增長是拉動北京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制造業投資,特別是數字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成為了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賈甫說。

            事實上,剛剛結束的北京市兩會布置了今年的重點工作,其中一點就是要積蓄數字化新勢能。那么,2021年,北京數字經濟方面發展情況如何呢?

            朱燕南介紹,去年,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北京注入了新動力。2021年全年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6251.9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1%,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4%,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8918.1億元,增長16.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2.1%,提高0.8個百分點。5G、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建設,新基建項目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9.1%,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此外,去年1-11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31.4%,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6.6萬件,同比增長28.1%,其中“三城一區”企業占比超六成;中關村示范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收入增長20.2%,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9.6%。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呂銀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北京GDP 4萬億元 數字經濟 菜籃子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