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杭州東站“克隆”出虛擬東站 構建數字化運行場景

            “綜合壓力指數49,這是根據多個場景算力得出的;區域擁堵指數小于1.7,說明周邊交通暢通……”杭州東站指揮室里,工作人員實時關注著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色塊和閃爍的數據。他們告訴記者,這些動態顯示著候車大廳人數、進出站人數、周邊交通的數據,也是過去40天春運時間里,指揮整個東站上千名工作人員護航乘客回家路的重要依據。

            對這個浙江“第一門戶”來說,今年春運極不平常——春節前夕,杭州疫情來勢洶洶,全城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嚴峻形勢。春運期間除了人員流動帶來的風險外,杭州更是頻繁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在疫情防控、防寒抗凍、疏堵保暢三重壓力疊加下,杭州東站經受住重重考驗,拿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共到發列車2.1萬班次、旅客745.93萬人次,為旅客營造了安全健康的出行環境。其中,共篩查19600趟途經中高風險地區列車信息,妥善處理重點人員2278人次。

            這些數據,究竟如何被精準篩查出來?又該怎樣保障大家有序入杭?

            事實上,杭州東站背后藏著一個“克隆”出的虛擬東站,集成30個系統2557項數據、6萬余個設施設備,可以實現實體東站與數字東站虛實交融、精準映射。在杭州東站樞紐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有了這套數字孿生系統,安全防控便從事后管理向預防式管理轉變,實現機制重塑、流程再造、效能顯著提升,達到精密智控、有效減負。

            系統里有一張防疫流程圖,成了“抗疫標兵”:一方面,在地圖中以紅黃兩色標注全國中高風險城市,并結合途經中高風險地區鐵路班次信息及省市區防控辦防疫政策信息,實時鎖定途經中高風險地區的入杭列車,提前布設力量、精準核查,筑牢高鐵樞紐疫情防控關口;另一方面是針對健康碼異常人員、行程卡帶星人員、重點區域來杭等人員,都有一套完整且詳細的處置流程。比如,發現重點人員后,旅客通過刷身份證便可將相關信息自動錄入轉運系統,同時現場工作人員通過“轉運碼”對相關重點人員進行身份甄別、轉運、移交,所有數據邊流轉邊記錄、可溯源可共享,實現數據多跑路、百姓少填表、防疫也滴水不漏的三重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數字孿生系統,后臺工作人員對疫情防控的全局一目了然,可以在任何時間查看任意防疫點位情況,并進行三維可視化指揮管理,實現復雜東站的快速響應、精準指揮。

            除了常態化防疫,春運期間東站每天人流量接近20萬人次,且這里匯集高鐵、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如何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

            據介紹,東站數字孿生系統通過實時監測進出站人數、周邊道路擁堵指數等關鍵指標,“聞數而動”,分級采取引導管控措施,讓旅客快進快出、車站有序運行。比如說,進站一公里的交通情況,系統與線下完全同步,所見即所行,既可以縱觀全局,也可以精準聚焦到每一個路口、每一米路段的情況,讓管理有的放矢。

            針對春運期間低溫、雨雪、寒潮等惡劣天氣,東站同樣細化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做好抗雪防凍各項應戰工作。這背后的功臣當屬東站的“樞紐氣象微站”——其分為防汛響應、防臺防風、防雪抗凍三方面,并設置降雨量等關鍵指標,通過與城市氣象等不同層級數據碰撞,實現氣象信息“站城一體”、實時預警,做到準備快一步、介入快一步、搶險快一步,以預見性防御,將莫測的氣象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無論是實現疫情的有效防控,還是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通過一個個微觀鏡頭,我們能感受到,一個依托數字孿生系統變得更加聰明的東站。如今,杭州已經邁入“亞運時間”,杭州東站作為杭州的重要門戶,將繼續通過構建數字化運行場景,運用數字孿生的理念、方法、機制,全方位提升東站的服務理念、服務設施、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打造世界感知杭州的重要窗口,形成一套體系完整、科學管用的“未來樞紐”建設標準,為探索高鐵2.0時代全國高鐵樞紐建設提供浙江方案。(記者 李婷婷 上城微融圈 陳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杭州東站 虛擬東站 數字化運行場景 數字孿生系統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