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落地廣東,預計全省首年節約采購費用7.5億元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輝報道:記者19日從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方網站上獲悉,國家集采人工關節將于4月15日落地廣東醫院,患者很快就可以用上大幅降價的人工關節。這是繼冠脈支架之后,第二款進入國家集采的高值醫用耗材,中選人工關節的均價從數萬元降至數千元,平均降幅達82%。記者了解到,廣東此次共有330家醫療機構參與人工關節集采,預計首年可節約采購費用7.5億元。
均價從數萬降至數千
去年9月,國家公布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具體來看,中選髖關節價格從均價3.5萬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價格從均價3.2萬元降至5000元左右,中選人工關節價格平均降幅達82%。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網昨日發布《關于做好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集采人工關節將于4月15日落地廣東。記者最新了解到,廣東此次共有330家醫療機構參與人工關節集采工作,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采購產品范圍為: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全省首年采購總量36400套,預計年節約費用7.5億元。
《通知》所包含的《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還顯示,本次集采中髖關節產品按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分為三組,每類產品又根據企業全國供應能力強弱、醫療機構需求量大小等分為A、B組。有業內人士認為,與此前冠脈支架集采中單一產品不同,人工關節集采增加分組,更加重視產品差異、臨床需求和供應能力。
可選是否需“伴隨服務”
《通知》要求,醫療機構要暢通中選品種進院渠道,協議期內優先使用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并確保完成協議采購量。醫療機構與中選企業的中選產品系統結算價格分為“含伴隨服務”和“不含伴隨服務”兩種。
與冠脈支架集采另一點不同是,人工關節集采報價時要求單列“伴隨服務”費用。“伴隨服務”是什么?原來,在關節置換手術中,供應產品的企業往往也會安排一名人員“跟臺”,協助醫生做手術,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因此,人工關節集采中增加“伴隨服務”價格。目前,各家中選企業對“伴隨服務”的報價差異較大,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根據《通知》,醫療機構選擇“不含伴隨服務”的,按照相應價格與企業結算,且不得再要求中選企業提供“伴隨服務”。醫療機構自行承擔“伴隨服務”,可按照“含伴隨服務”的中選價格向患者收費。
產品質量有更好保證
人工關節大幅降價,質量有保證嗎?據了解,此前未進行集采時,人工關節大多由醫院自行采購甚至進口,其中所需流程會使成本增加。個別醫院采購的人工關節,質量和匹配度未必有保證。現在,由國家集中采買后,人工關節不僅價格實惠,而且質量和匹配度能有更好的保證,出現手術意外和副作用的風險隨之降低。
《通知》也明確,中選企業要全面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應急儲備、庫存和產能報告制度,嚴格質量管理,保證出廠產品符合質量要求,確保按時保質保量供貨。
關鍵詞: 人工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