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右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杭瑩 實習生 鄭楠
(資料圖片)
圖/受訪者提供
6月15日,深圳邁瑞生物醫療研發工程師李雙雙以黨代表的身份,參加面向深圳南山區優秀黨員的培訓班。在為期兩天的黨員培訓班上,李雙雙向黨員們傳達了省黨代會的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其實,早在培訓會一周前,李雙雙就參加對南山區黨支部書記的分享會,和各街道的黨支部書記們圍坐在一起,深入學習省黨代會的精神。立足自身,身處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之中的李雙雙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五年小目標: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俯首打磨產品
立志領跑全球
李雙雙于2004年入黨,從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畢業后,她來到廣東深圳,一待就是14年,一直在生物醫藥領域從事研發創新工作。
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報告中,不少篇幅提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各區域之間協同發展。在分享會現場,大家對此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李雙雙表示:“前海擴區后,深圳和香港的關系更加緊密。兩地未來的發展和改革跟大家的工作息息相關。”
從普通工程師到廣東省高級工程師,再到地方級領軍人才和杰出工程師,十多年來,李雙雙帶領團隊,主導彈性成像等多項超聲前沿技術的研發,申請國內外專利74項,完成市、省、國家科技獎“大滿貫”。李雙雙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心態要低,要虛心聽取醫生和市場的意見,但目標要高遠,要耐心地把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做好,要做就做到全球最好。
培養高科技人才
提升行業話語權
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是廣東省的戰略支柱產業之一,是事關民生和安全的大事。李雙雙介紹,她所從事的生物醫療研發技術研究與偏向疾病診斷和臨床治療的醫學研究不同,但是兩種研究是互相促進的。新的技術越多,醫學研究就越有條件嘗試新的診斷技術和診療技術;而醫學研究對新技術進行驗證、評價,也會促進工程技術的發展。
作為一個研發工程師,李雙雙的多數工作日常就是泡在實驗室里,枯燥、漫長。工作以來,她一直在攻關“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技術,提出了諸多世界首創性技術。2015年,李雙雙成功推出了國內唯一的高端剪切波彈性彩超產品:“這些首創性技術產品不是一推出就能被市場認可的,需要我們主動進行市場推廣和驗證、規范。”
圍繞省黨代會報告對未來五年提出的目標任務,李雙雙立足自身所在的醫療科技行業,提出了自己的五年規劃:“以前醫療技術研究和醫學研究是兩個界別,兩個領域在合作和思維碰撞上沒有那么順暢,我希望推進兩者之間的合作,盡可能展開雙方資源的對接和整合,讓他們能夠更加順暢地溝通、促進。不光推動工程技術的進步,也推動診斷診療技術的進步。”
李雙雙表示,近年來,邁瑞醫療吸引了很多高科技人才,但許多人才短期內很難適應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差異,“企業是第二個終身大學,培養他們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很重要的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