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即日起,羊城晚報開設“奮斗者正青春”專欄,聚焦基層一線的青年奮斗者,講述“戎裝報國”的青年軍人、“技能報國”的技能人才、“科創興國”的科技工作者們干一行、專一行、迷一行的成長故事。敬請垂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資料圖片)
圖/通訊員 董鵬
“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參軍入伍,并在部隊建功立業。”第75集團軍某空中突擊旅軍械器材員兼文書羅好自豪地說。羅好出生于8月1日,天生就與軍隊結下了不解之緣。2014年,剛拿到大學通知書的他積極響應號召、順利參軍入伍,但兩年后,因所在單位調整改革,他只能暫別夢想、遺憾退役。軍旅生涯一直是羅好心中的詩和遠方,2019年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后,他帶著一腔熱血,再次參軍入伍。
吹角連營揮不去,再披戰甲逐夢來。對于二次軍旅生涯,羅好希望自己不忘入伍初心,能夠在部隊一直干下去。
帶著遺憾暫別軍營
羅好記得,小時候過生日,父母都會問自己:“伢子,你的生日是八一建軍節,長大了送你去部隊當兵好不好?”就這樣,父母在他心里種下了一顆參軍報國的種子。
2014年,19歲的羅好同時拿到了大學通知書和入伍通知書。一番糾結后,羅好毅然選擇了參軍入伍,追逐綠色的軍旅夢。入伍后,羅好服役于原廣州軍區海南省三亞警備區某海防營。因政治堅定、軍事能力過硬,他在入伍當年就通過警衛執勤選拔,并被上級安排參加重要執勤任務。
2015年5月,師教導隊組織預提指揮士官炮長專業集訓,每個連隊只有兩個推薦名額,羅好就是其中之一。收到集訓通知時,羅好特別開心,“這意味著我有很大幾率可以留隊,實現長期在部隊服役的夢想”。集訓的半年多里,各種理論、軍事培訓安排密集,教學十分嚴格,羅好卻樂在其中、干勁十足。
為了提高訓練成績,羅好經常給自己的訓練“加量”。“寧跑五公里,不跑四百障”,可羅好卻常常跑四百米障礙鍛煉自己,不斷突破體能極限。這段經歷,成了羅好軍旅生涯最值得回味的片段。2016年3月,在集訓的結業考核中,羅好從近百名戰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5名的成績。當年8月,他又被評為“優秀義務兵”。
然而,伴隨著這些榮譽一起來的,還有一紙命令:因單位調整改革、轉隸交接,羅好和戰友需要提前一個月退出現役。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盡管內心充滿了不舍,羅好和戰友們堅決服從命令、光榮退役。“當時退役太匆忙了,甚至都沒能跟戰友們好好告別,這也成為我軍旅生涯留下的唯一遺憾。”就這樣,羅好帶著遺憾和不甘,暫別軍營。
二次入伍表現突出
退役后,羅好把遺憾深深埋在心底,重回校園,繼續完成學業。“大學期間,我的被子一直疊成豆腐塊。即使退役了,我也時刻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我相信,我遲早還會回去的。”羅好說,身處校園,但軍營中訓練、比武、執勤的一幕幕總是在他的腦海中縈繞。
2019年7月,大學畢業后,羅好得知退役軍人符合條件可二次入伍的消息,再次報名參加直招士官二次入伍。更令他開心的是,弟弟也跟他一樣選擇參軍。
再次穿上朝思暮想的軍裝,聽著熟悉的軍號,羅好依舊熱血沸騰。“二次入伍,既是新兵也是老兵。”羅好說,他心態上覺得自己是新兵,行動上則以老兵的標準時刻要求自己。在為期三個月的集訓中,他時時爭第一、處處作表率,并在集訓結束后榮獲“優秀直招士官”的表彰,給自己第二次軍旅生涯開了個好頭。
兩次入伍的經歷,羅好也在觀察身邊的“變與不變”。“與第一次入伍相比,自己長期在部隊服役的初心沒有改變。”羅好說,變化的是,在強軍夢的召喚之下,身邊有更多高學歷、高能力的年輕戰友。
盡管優秀的戰友很多,羅好依舊表現突出。2020年,他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了旅組織的軍械員骨干集訓。2021年,他就站上講臺擔任教練員,為全旅的軍械員組織理論授課、實操教學,并被評為“優秀教練員”。由于表現突出,他還榮獲“四有優秀個人”。
對于未來的軍旅生涯,羅好的規劃清晰且堅定:此前因部隊調整改革曾暫別軍營,今后一定要踏踏實實繼續走下去:“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在部隊干下去。”
兄弟比拼更早立功
羅好即將在軍營里迎來自己的第六個建軍節和生日,但讓羅好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軍營過的第一個建軍節。“2015年7月,單位在建軍節前夕組織了一次60公里野外戰備拉練。”羅好說,臨近終點時,大家體力消耗嚴重,腳上也磨了不少泡。但隨著一聲哨響、“全體集合”,每個人都在黨旗下進行發言,“想想紅軍革命老前輩,這點苦可以堅持下來”。而去年的建軍節,羅好則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戰友們聚在一起,講述入伍初心,分享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的故事,讓建軍節更多了一份儀式感。”
今年建軍節,羅好說,由于大部分戰友都在外執行任務,自己負責留守工作,今年的建軍節可能沒有往年熱鬧:“但能在工作中度過建軍節和自己的生日,同樣也有別樣的意義。”
羅好也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和生日愿望:比弟弟更早立功受獎。盡管兄弟倆隸屬不同的軍種,但都想在軍事體能上一較高下,父母也一直希望兄弟倆在軍營中錘煉過硬本領,早日建功立業:“我們倆約定,到了年底看誰先立功受獎,把喜報寄給爸爸媽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