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城市間出行效率大大提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每天數百趟往返于廣州、深圳之間的高鐵和動車,讓兩地居民實現了幾乎是“到站就走”的便捷通勤;廣珠城軌珠海站、珠機城軌珠海站與青茂口岸的無縫連接,讓乘城際列車前來的旅客數分鐘之內就能通關過澳門;而贛深高鐵沿線新近推出的“定期票”“計次票”,則讓東莞和深圳居民搭高鐵就像坐公交一樣簡單……上述發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日常景象,透露出一個事實——“軌道上的大灣區”已經逐步成為現實。
全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作為區域聯動發展的“大動脈”,軌道交通的建設一直備受重視。圍繞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廣東全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去年贛深高鐵的開通,令廣東實現了“市市通高鐵”,由大灣區出發,輻射華南地區的對外通道更加順暢;香港和澳門依托內地快速發展的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融入了全國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網絡。
在軟性的制度保障方面,大灣區鐵路投資建設管理體制也迎來突破性的改革。2021年,為了讓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發揮最大效益,廣東省政府按照系統的理念,推動大灣區內地城際鐵路分別由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為主進行建設,讓城際鐵路可以與區域內的高速鐵路、城市地鐵以及機場群等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該調整的最大變化,便是大灣區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由原來的廣東省鐵投集團調整為廣州、深圳兩市。
據了解,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的里程已經接近25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43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已經逐步成為現實,灣區內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了1小時通達,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城市間的出行效率。
多個重點鐵路項目力爭在今年開工
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鐵路建設高潮迭起,多個重點鐵路項目力爭在今年開工建設或具備開工條件。
其中,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下稱“廣南聯絡線”)、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2個項目計劃今年內開工建設;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下稱“佛穗莞城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下稱“南珠中城際”)2個項目正在深化可研方案,全力爭取今年內具備開工條件。
廣南聯絡線將廣深港高鐵、廣珠城際進一步引入位于中心城區的廣州站,建成后將大幅縮短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等大灣區重要城市至廣州中心城區的時間,實現穗港中心城區1小時快速直達,也將實現廣州站、白云站、廣州南站互聯互通,有效提升廣州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目前正在加緊開展可研報批工作,全力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佛穗莞城際是串聯佛山、廣州、東莞三市中心城區的大灣區東西向骨干通道,該線路與深圳都市圈城際相關線路連通后,將形成聯系大灣區內地經濟最為發達的4個萬億級城市的“黃金走廊”,進一步牽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項目目前正深化可研方案,全力爭取今年具備開工條件。
南珠中城際將與廣州地鐵十八號線、二十二號線、廣花城際、芳白城際貫通運營,珠海、中山、南沙均可實現直達白云機場,有利于南沙增強灣區交通樞紐功能,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項目目前正深化可研方案,全力爭取今年具備開工條件。
“鐵路部門將大力推動干線鐵路與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加快大灣區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努力在全國率先構建起多層次、大容量、通勤式、一體化的快捷軌道網。”廣鐵集團黨校教授金一兵告訴記者,鐵路部門還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力爭把廣州、深圳打造成為整體布局優、客貨運能大、疏解能力強、檢修配套設施完備的全國一流鐵路樞紐。同時,統籌推進大灣區6個區域性樞紐建設,加快推進鐵路與水運、航空、公路等交通方式的客運“零換乘”,加速構建一體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數說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430公里,在建里程975公里。隨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鐵路(含干線和城際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將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大灣區內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700公里;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含干線和城際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專家點評
廣鐵集團黨校教授金一兵:
跨區、跨城通勤進入常態化
粵港澳大灣區內多條高鐵、城際鐵路的陸續開通大大改善了大灣區城市群的交通條件,方便了民眾出行,讓跨區、跨城通勤進入常態化。與此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鐵路密集建設前提下,廣州都市圈的城際鐵路網也進一步輻射到香港和澳門,使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廣州周邊城市迅速跟上了現代經濟發展的步伐,大大縮短了這些廣州周邊城市融入大灣區的時空距離,加快形成了以大交通帶動大物流、以大交通發展大旅游、以大交通培育大產業、以大交通推進大協作的開放格局。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