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云
時值大暑節氣,“中國竹子之鄉”肇慶市廣寧縣100多萬畝竹子加快了“抽芽拔節”的步履,漫步其中,滿山的竹翠,鎖住蓬松的暑氣,瀉下縷縷陽光;階下翠,腐間生,竹蓀、靈芝也進入了旺盛的生長期。竹林中,不時可見村民上山砍竹,將一車車的竹子運送下山。
竹子送往加工基地后,將會實現“大變身”,或變成遠銷海外的竹吸管、竹香骨,或變成能讓稻谷增產的竹醋,可紡織的竹纖維,實現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雙提升……近年來,廣寧縣以“主攻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為主要思路,構建了“新示范區+傳統加工聚集區+旅游區+種植基地”三區一基地體系,建立全竹種植、生產、研發、設計、銷售、儲運以及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探出了一條新路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年產原竹60萬噸!
“林下經濟”帶動農民致富
進入廣寧縣古水鎮,兩側植被蔥蘢起來,疾速飛升,直聳蒼穹,千百株清挺健拔的竹子,錯落于山色石溪中。牛歧村委會下坑村村長錢炳均正帶著村民們勞動,咔,咔,咔……隨著砍竹之聲,一簇簇細長的竹子倒下。
據錢炳均介紹,廣寧的竹子“越砍越多”,被砍下來的竹子,只要根部沒有破壞,很快就能重新冒出筍尖,約三年就能砍伐一次。每天,村民們進山砍竹,送去附近的加工廠,每年人均就能增收六七千元。
肇慶廣寧有悠久的竹子栽培和利用歷史。竹子與廣寧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民間很早就有“山凹幾頃種箐篁(竹子),抵得東田百畝糧”的說法。明末開始,隨著廣東商貿業發展,竹子作為廣寧大宗外銷商品,聲名遠播。
據廣寧縣林業局副局長陳麗金介紹,目前廣寧縣竹林面積約108萬畝,竹種量達128種,是全球青皮竹中心產區。廣寧青皮竹約有78萬畝,茶稈竹面積約有20萬畝,全縣年產原竹60萬噸,創造就業崗位4萬余個。
青皮竹成為了林農致富的好幫手。2021年廣寧竹業總產值33億元,竹業收入占林農收入的30%,全縣40%的農戶從竹業發展中直接受益。近年來,廣寧林下經濟蓬勃發展,構建起了以合作社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格局,從而進一步提升竹林“一產”效益。“目前我們已培育出南藥、竹蓀、靈芝等林下復合種植品種,并啟動竹筍、竹蟲等采集加工業,以及林下養禽畜、蜜蜂等養殖業規模化運營,為農民創收增加了新渠道。”陳麗金表示。
從竹簽到竹纖維
創新延展竹產業“鏈”
在古水鎮昌隆竹制品廠,約200名員工正在對竹子初加工,裁剪、破開、篩選、壓直,直至做成竹簽。工廠的負責人程梅珍可謂是廣寧竹產業發展的見證人,她告訴記者,其所在的企業從1983年開始經營竹產品,主要做燒烤竹簽、燒香竹芯,產品遠銷海外。
這樣的傳統加工方法在廣寧有幾十年的基礎。陳麗金介紹,全縣竹子加工企業360多家,年加工原竹就達到了40萬噸。
不過,傳統的竹制品往往面臨著產業鏈短、附加值不高的難題,為推動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廣寧縣在青皮竹的精深加工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成立了廣寧縣青皮竹科學技術研發中心,隨著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竹產品創新成果迸發,并順利實現了投產落地。
“我們的竹纖維,將朝著‘以竹代棉’和‘以竹代塑’兩大方向進行創新應用。” 廣東裕豐竹纖維有限公司創始人田易明告訴記者,其團隊首創從天然竹材中獲取原生竹纖維的工業集成化技術,目前已經在廣寧建立了國內領先的竹纖維科研加工基地。“我們提取出來的竹纖維可以做成紗線,制作成衣服、床墊等,又可以用于手機的電路板、汽車的內飾板,有了這門技術,原本產值不高的竹子就變成了‘硬通貨’。”田易明說。
“要大幅提升竹林產值,就必須走現代化、工業化、規模化的道路。” 田易明表示,希望通過竹纖維項目的落地,帶動紡紗、織布、服裝、設計等鏈上產業進入,推動竹產業邁上一個臺階。據悉,竹纖維項目首期正常投產后,預期實現年收入6000萬元,稅收500萬元。
越來越多的竹產業企業在努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廣東海鵬竹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的青皮竹竹塑板材和竹醋項目,目前也已經落地投產。該公司經理梁為淼告訴記者,竹醋是青皮竹在干燥過程中得到的液體,含有200多種有機物成分,本身是天然的抑菌劑,從2020年起,公司將竹醋液試點應用于種植早稻,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能使水稻增產超過10%。
陳麗金介紹,廣寧竹產品主要包括原竹加工類、香骨類、竹篾及花簽類及編織類、竹工藝品系列、竹子提取物系列、竹炭系列、竹加工機械、竹漿造紙類、竹塑板類、竹醋液類、竹筍類、竹纖維類等;為促進竹資源利用一體化、深層次、規模化發展,廣寧規劃建設占地650畝的竹產業園(一期)。“依托現有的科研創新產品,下一步,我們也將加大精準招商的力度,不斷做大做強竹產業”。
全民共享
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打造綠色碳庫
竹林徒步、竹海康養休閑……以竹為媒,以獲評全國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之一為契機,廣寧通過提升竹海大觀、引入建設浽江文旅等項目,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度假,促進了旅游產業發展。
如其中,廣寧竹海大觀景區引種了100多種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竹品種,形成1.2公里長的萬竹碧道;此外,還有800多平方米的竹生態藝術館。
走進竹生態藝術館,竹椅、竹凳、竹籃……各種各樣民間的竹制品一應俱全,強烈的時代特色,恍如時光倒流。漫步于景區,手工藝人現場給游人展示竹編等編制工藝品,竹文化和廣寧地方遺產內涵在這一刻得到了傳承與推廣。
陳麗金介紹,廣寧先后開發建設了竹文化博物館、碧翠湖竹種園、寶錠山旅游度假區、竹海大觀等旅游景區,還大力打造了鄉村馬拉松、古水河郊野徑徒步觀光等旅游活動。數據顯示,2021年,廣寧以竹子為主要依托形式的生態旅游接待游客92.3萬人次。
廣寧的竹產業開發是廣東竹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根據廣東省資源數據統計,全省竹林面積超過710萬畝,占全國竹林面積的6.8%。竹產業集中分布在肇慶、韶關、清遠、河源、梅州等地級市,逐漸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全省竹產加工企業達866家,木竹材生產業產值達135.54億元。
近年來,廣東省高度重視竹產業發展,把促進竹產業發展列入林業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根據《廣東省林業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將以科學經營為基礎做大竹的第一產業,以科研創新為動力做強竹的第二產業,以豐富的竹資源竹文化為載體做優竹的第三產業,全面推進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提升竹產品附加值,積極發揮竹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
出品人:杜傳貴 林海利
總策劃:胡泉 吳江 李艷文
策劃/統籌:張愛麗 吳珊
執行:林曦 汪海晏 程行歡 陳澤云 黃婷 曹敬 莫曉航 龐倩影 鐘凌瀚 藍景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