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灣海底隧道在建工程
【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王群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磊
8月30日11時18分,深圳媽灣跨海通道工程相向掘進施工的海底隧道左線“鵬城號”盾構機與右線“媽灣號”盾構機在海底預定位置順利交會,交會處位于海平面以下30米全斷面硬巖中。此次交會,意味著盾構機已克服海底掘進最大風險,為下一步盾構機順利掘進打下了基礎。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進正在海底施工的“媽灣號”盾構機,采訪了負責操控這臺“海底巨獸”的25人團隊,并全程直擊工程技術人員在海底為盾構機刀盤進行常壓換刀的過程。再過數月,作為深圳首條海底隧道的媽灣跨海通道建成后,深圳市民便可直接開車在海底穿行。
工作人員在盾構機刀盤內部工作
盾構機邊掘進邊鋪設
2000米海底隧道已完成1300米
8月31日下午,羊城晚報記者在“媽灣號”盾構機工程人員的帶領下,進入距離海平面30米的海底隧道,零距離感受這臺“海底鋼鐵巨獸”的工作過程。
“媽灣號”盾構機從大鏟灣碼頭始發,由北向南邊的媽灣大道掘進。記者從大鏟灣隧道口乘電瓶車進入海底隧道內部。此時的“媽灣號”盾構機已經在距離隧道口約1300米的海底日夜奮戰。隧道內燈火通明,記者看到,隧道中間車道路基已基本完工,工程人員正在進行兩側路面的鋪設。隧道兩側墻壁上,兩條直徑約30厘米的管道由隧道口一直往隧道內延伸,分為“進漿管”和“排漿管”,工程人員將其形容為盾構機的“腸道”。“盾構機將海底巖石粉碎成10厘米大小的石塊,借助管道排出隧道外。”工程人員介紹,媽灣海底隧道部分總長約2000米,左右兩條隧道各鋪設3車道,共雙向6車道。在“媽灣號”盾構機的西側,另一臺“鵬城號”盾構機正在由南向北掘進。
幾分鐘車程后,龐大的“媽灣號”盾構機映入眼簾。記者從尾部沿著通道一直往盾構機內部走,依次可見各式系統分布在盾構機體四周,如通風制冷系統、污水系統、通風系統、保壓系統、膨潤土系統、物料吊運系統、電氣系統等等。隨后記者來到了盾構機最前端,這里也是盾構機的核心,分布有中央控制室、拼裝機和刀盤。
現場工程人員李浩磊向記者介紹,刀盤負責掘進,盾體內的拼裝機則負責掘進后的隧道內壁混凝土管片鋪設。盾構機每掘進一環的距離,拼裝機就會將混凝土管片安裝到指定位置。同時,專門運輸管片的車輛和機構會將新的管片源源不斷地提供給拼裝機。在各個系統精密配合下,盾構機一邊向前掘進、排渣,一邊為隧道內壁鋪設混凝土管片,如此循環往復,隧道就一米一米地被挖掘出來。“媽灣海底隧道總長約2000米,目前‘媽灣號’盾構機由北向南已掘進1300米,有望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鑿通。”李浩磊說。
工作人員在刀盤內部進行常壓換刀
從“70后”到“00后”
25人團隊操控價值3億“海底巨獸”
在中央控制室內,3名年輕的工程人員正時刻注視著儀表盤上的各項參數。“我是1999年生的,今年剛從四川西華大學工程專業畢業。”工程人員小胡告訴記者,他每天進入海底隧道工作12小時,下班出隧道時天早就黑了,終日不見陽光,這對剛參加工作的他來說是一種挑戰。
李浩磊告訴記者,他在盾構機內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在國內多個大城市挖過隧道,“我們現在由25人的團隊來操控這臺龐大的‘媽灣號’盾構機,兩班倒,每班12小時,分為多個班組,有負責中央控制室的,有地面監控室的,還有負責給盾構機換刀的維修班組等。我們這個海底團隊從‘70后’到‘00后’都有,最年輕的是2001年出生的。”
記者了解到,“媽灣號”盾構機價值高達3億元,是當前國內最大跨海泥水盾構,直徑為15.53米,高度超過5層樓,主要構件全長140米,重量4650噸,開挖斷面是常規地鐵盾構的6倍。整機集中了超高承壓能力系統集成、常壓換刀技術、刀具狀態實時監測技術、大流量泥水環流系統、伸縮擺動式主驅動、四回路氣體壓力控制、高效渣土篩分系統等多項創新技術。此外,盾構機內配有休息室、衛生間,甚至有空調、WiFi,工作人員在海底也能用手機上網。
盾構機海底常壓換刀
隧道僅換刀費用就達三四千萬
“我們現在距離海平面約30米,盾構機處于海底的巖石層。相比于常規地下盾構機,海底隧道盾構機的要求更加嚴格,比如海水浸泡,要求盾體有更好的抗腐蝕性;以及我們在更深的海底,需要更大的承壓。最關鍵一點,常規的地下盾構機可以打開艙門對刀盤進行換刀操作,但我們在海底沒有開艙的條件,于是我們配備了常壓換刀技術。就好像在海底形成一個氣泡,工程技術人員可以進入氣泡為最前端的刀盤換刀。”李浩磊介紹。
記者了解到,常壓換刀技術實現了人員在正常呼吸環境下的刀具更換。刀具安裝在刀筒內,借助吊機、自驅車以及運刀梁運輸至中心錐。中心錐上運輸小車、左右前后移動的吊機將刀筒運輸到更換位置。箱體式結構的刀盤內部設計有爬梯、平臺等附件便于人員操作,此時換刀工裝將刀筒固定,在閘門開合后,將刀筒緩慢推送至掌子面,實現刀具安全更換。據了解,“媽灣號”盾構機直徑15.53米的刀盤上分布有79把滾刀、145把刮刀,以每分鐘2.8轉的速度向前推進。刀盤由10萬伏高壓電驅動28組液壓油推動,推力可達2700噸、27000牛·米,相當于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起飛推力的兩倍。
記者采訪時,現場工程人員正在刀盤前端進行常壓換刀。只見工程人員將一個直徑約50厘米、長度1米多的刀筒拆下,其上的兩把滾刀已磨損,由軌道車往盾構機后側回收,而后軌道車將兩把嶄新的滾刀裝入刀筒,再由牽引車送至刀盤內部,由工程人員安裝至前端刀盤。“滾刀負責將整塊的大巖石破拆,再由刮刀將巖石碾碎成10厘米大小的石塊。全斷面硬巖地層,對盾構機刀具磨損嚴重,每掘進20米,需要更換一次滾刀,每掘進50米,需要更換一次刮刀。每把刀的損耗程度都可以通過中央控制室查看。”李浩磊介紹,刀具都是由高強度鋼鑄造而成,一把滾刀價值6萬元,2000米海底隧道僅換刀的費用就達3000萬元-4000萬元。
工程名片
媽灣跨海通道工程,是當前國內在建最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工程,起于深圳前海自貿區媽灣大道與月亮灣大道交叉處,與沿江高速大鏟灣收費站及金灣大道——西鄉大道交叉口對接,全長8.05千米,分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兩部分。媽灣跨海通道計劃在2023年竣工通車,建成后對于完善“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外部路網結構,鏈接南山港區的疏港貨運交通,兼顧聯通媽灣、赤灣片區與大鏟灣等片區的客運交通,實現前海片區的客貨分離和過境分離,實現城市發展空間的拓展與整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起到積極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