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雷健 陳旭彬
10月11日,隨著六臺300噸級千斤頂同步回油結束,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的主纜緊纜施工正式圓滿完成,標志著全球最高海上大橋——伶仃洋大橋的建設即將轉入索夾安裝施工階段。
主纜是懸索橋的主要受力構件,有著懸索橋“脊梁”之稱。據了解,伶仃洋大橋單根主纜由199根通長索股組成,每根索股由127絲、直徑為6毫米的國產自主研發2060兆帕的鋅鋁合金鍍層高強鋼絲組成,長約3公里、重約90噸,可承擔極限拉力高達740噸,是目前國內強度等級最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
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5標上構施工段主管陸梓生介紹,為更精準地將主纜緊固到設計空隙率,項目部將主纜緊纜施工分為預緊纜和正式緊纜。在夜間溫度條件較好,索股溫度穩定且排列整齊時,進行預緊纜作業。
預緊纜作業采用“預緊纜夾具+手拉葫蘆”的方式進行,每大段長約100米。通過預緊纜使主纜空隙率接近設計時,在預緊點兩側用捆扎鋼帶固定主纜索股,使主纜截面保持近似圓形。
預緊纜完成后,需進行正式緊纜工作。為保障緊纜施工質量,現場在正式緊纜前進行緊纜試驗,將緊纜機試驗參數與緊纜目標反復比對,最終得出指導性試驗結果。
同時,在緊纜時每間隔1米擠緊1次,擠緊后立刻在擠緊器旁安裝2根鋼帶箍緊并對該處主纜的周長和橫豎徑進行測量并記錄。最終,主纜的空隙率與不圓度誤差均控制在2%以內,滿足設計要求。
目前,伶仃洋大橋上部結構施工仍在進行,預計今年年底,將鋼箱梁吊裝前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深中通道全線預計將在2024年建成通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