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
11月4日至7日,2022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2022)將在武漢舉辦,港珠澳大橋工程文化與創意論壇(以下簡稱“工程文創論壇”)將亮相本屆大會。目前,該論壇正在緊張籌備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論壇由“工程文創”發起單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及行業內企業及單位代表共同參與。論壇將聚焦港珠澳大橋重大工程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展示“工程文創”豐碩成果,重點討論重大工程除發揮物理使用功能之外的價值溢出效應問題,助力工程項目高質量建設運營和綜合開發。
港珠澳大橋工程文創論壇火熱來襲
此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副書記、行政總監韋東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了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小故事。現如今,這些小故事被整理成《工地書記——港珠澳大橋的先鋒力量》一書,不僅挖掘了發生在大橋工地的感人事跡,同時也形成了豐碩的文化成果。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跨海橋島隧工程,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工程挑戰和空前的管理難度,港珠澳大橋項目團隊營造了“奮勇爭先、勇創一流”的戰地文化,打造了大橋的“精氣神”,提出了“大橋+”的設想,形成了豐碩的文化成果,包括紀錄片《超級工程》、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大型交響樂《夢橋》、報告文學《中國橋》《虹起伶仃》《工地書記》等文化精品。其中,紀錄片《超級工程》國際發行超過160個國家,港珠澳大橋已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展示大國實力的文化傳播平臺。
2022年7月,港珠澳大橋項目團隊首次正式提出“工程文創”學科概念,并詮釋其主要內涵,創造性地搭建了“工程文創”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基本邏輯框架和開發經營理念;構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程文創授權管理體系和版權內容開發規程,為工程文創的具體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操作指南。港珠澳大橋工程文創理論主要包括技術創新、人文內涵、市場開發、成果展示四個維度,世紀工程、基礎科學、“To B端(授權單位)”和“To C端(消費者)”等十個變量及海底隧道、知識產權、科普讀物、超級工程等若干指標,并將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
進入試運營期后,港珠澳大橋項目團隊通過“國家視角、行業視角、粵港澳大灣區視角”的大圖像視角,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揮港珠澳大橋除了交通功能之外的文化價值和溢出效益,陸續開發一系列工程文創精品,包括推出首款以工程為題材的數字藏品,朝著“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運營世界級品牌,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的營運目標邁進。
港珠澳大橋工程文創開發工作啟動以來,依托“科普研學、影視文化、互聯網IP、賽事活動、實物商品”五大領域,深入開展工程文創創新實踐,全面構建面向“To B端(授權單位)”和“To C端(消費者)”的市場開發模式,打造交通行業軟實力。
目前,港珠澳大橋工程文創論壇正在緊張籌備中。論壇開幕時,將有多家國內外知名的工程文創企業和單位負責人參與論壇,就工程文創發展前景、開發模式及創新實踐進行研討和交流。
挖掘大橋文化內涵開發文創產品
這幾年,不少游客來到珠海,就是為了一睹港珠澳大橋的風采,這座大橋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標志性建筑。在此前接受采訪時,韋東慶表示:“現在的港珠澳大橋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未來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我們國家的文化符號、崛起的象征。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將挖掘文化內涵,進行除交通功能之外的探討。”
2021年9月,港珠澳大橋首批官方授權文創實物商品亮相深圳文博會;今年3月,港珠澳大橋文創開發工作取得進展,首批文創授權產品通過管理局審查,正式上市;今年5月,港珠澳大橋推出的2萬套工程類數字藏品《九洲橋+夢橋》和《青州橋+夢橋》開售即售罄;今年6月,港珠澳大橋“江海橋”和“西人工島”數字藏品成功發行;今年8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舉辦了首屆“大橋文創產品實物展”……港珠澳大橋依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平臺優勢和資源,有序啟動大橋工程文創、旅游、廣告等綜合開發工作。截至今年8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開發了60余款大橋文創產品,涉及文體用品、家用電器、汽車用品、運動戶外、服裝珠寶等多個品類。
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以工程文創理念引領,開拓培育市場,積極開展港珠澳大橋文創商品授權工作,與多家文創企業簽訂了正式授權合作合同。韋東慶表示:“如何把大橋的經濟性充分釋放,讓港珠澳大橋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地標,成為一張國家名片,我們還要做很多努力,而這個工作才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