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好人”蔡淳鏗:38年堅守只為守護鄉鄰身體安康-世界快消息

            蔡淳鏗 受訪者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鍇躍 蟻璐雅 通訊員 蔡潤菲

            在潮州市潮安區沙溪鎮玉湖村,有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蔡醫生”,她是村里的“老姨”,也被鄉親們親切地喚作“淳鏗姐”。她就是沙溪鎮玉湖村衛生站醫生蔡淳鏗。


            【資料圖】

            從醫以來,蔡淳鏗始終堅持不收診金,只收取基本的醫藥費。對于普通的感冒、咳嗽,處方一直維持在10元左右。因收費低廉、療效顯著、醫德高尚,蔡淳鏗得到鄰里鄉親的一致好評。

            扎根基層38年,蔡淳鏗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的情懷和擔當。她數十年如一日踐行職責,用質樸的舉動,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10月13日,2022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名單正式公布,蔡淳鏗獲“廣東好人”稱號。

            溫厚待人,衛生站成了“俱樂部”

            玉湖村屬潮州市沙溪鎮,蔡淳鏗從小在玉湖村長大,青年時期,因一句“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學醫從醫的理想就在她心中發了芽。

            蔡淳鏗高中畢業后參加了縣里舉辦的全科醫生培訓班,由汕頭醫學專科學校的老師授課,為期2年,獲得了鄉村醫生從業資格。

            1984年,村中的老醫生退休后,蔡淳鏗和丈夫蔡楚綿一同申請設站執醫。就這樣,27歲的蔡淳鏗與衛生站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守護一方鄉鄰的身體安康。

            “用最少的錢換最好的療效”,是蔡淳鏗始終堅持的原則。即便是在家庭經濟最困難的時候,蔡淳鏗都堅持免費為孤寡老人、低收入者看病給藥。有了蔡醫生這個“健康守門人”,村民們再也不用大費周章跑去鎮上、市里看病了。

            從村頭簡陋的小屋,到學校舊址的老房,蔡淳鏗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毫無怨言。2019年秋天,衛生站終于搬進上級援建的寬敞明亮的新址,經口口相傳,鄰近鄉鎮乃至市區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三四十號人里里外外把衛生站都擠滿了。

            蔡淳鏗請不起幫手,看病、拿藥等都是她一個人。前來就醫的鄉親們看在眼里,常自發幫忙包藥、打掃衛生、修剪花草。

            患者開玩笑說,大家不是來看病的,而是來聚會的,這里像個“鄉村俱樂部”。

            而面對病患們豎起的拇指,蔡淳鏗總是擺擺手說:“我就是個普通醫生。”

            帶病看診,時時牽掛著病人

            “做村醫苦嗎?”“當然!” 蔡淳鏗仍記得無數個深夜村民上門呼救的急切,記得因工作忙碌照顧不了家人的辛酸。但從醫多年,帶給蔡淳鏗更多的是一種踏實感。

            “看到孩子發高燒過來,喂了藥水慢慢好了,甜甜地叫我一聲‘姨’,我就很滿足。” 蔡淳鏗說。

            38年來,蔡淳鏗每年只給自己放假三天半,從除夕下午到正月初三,只有兩次例外。

            第一次是在2011年6月,蔡淳鏗的丈夫意外病故,蔡淳鏗悲痛萬分,在精神恍惚之際,不慎摔折了手臂。休養3個月后,她繼續回到衛生站坐診。

            第二次是在2021年1月,因防疫抗疫需要,她連著幾個晚上顧不上吃飯,趕著上門入戶給村民測量體溫直至深夜。過度勞累將她壓垮,住院后被發現已罹患結腸癌多時,隨即轉往廣州醫治。

            如果不是疾病,蔡淳鏗不會離開她工作多年的衛生站。即便是患病期間,只要精神狀態允許,蔡淳鏗在病床上仍通過視頻、電話方式,遠程接受患者咨詢。

            蔡醫生病倒的日子里,村民時常掛念她。幾位鄉親自發給衛生站花草施肥、培土,他們說:“等淳鏗姐回來看到,一定會很開心。”

            2021年12月初,在經歷兩次手術、十幾次化療后,蔡淳鏗從廣州回到潮州,在日常仍要服藥、打針的狀態下,每天堅持由市區坐車往返村衛生站上班。在與病人打交道的老地方,她似乎恢復到了以前生龍活虎的狀態,暫時忘記了病魔的可怕。

            今年1月下旬,在重回衛生站上班52天后,因病情變化,蔡淳鏗被迫離開衛生站,再赴廣州接受治療。

            “現在就盼著治療順利,”蔡淳鏗說,“只要我還有能力,就要一直干下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過度勞累 里里外外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