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率先用于東京奧運會的“閉環泡泡”來了,啥用處?

            文 | 丁建庭

            “閉環泡泡”,一個非常形象的概念,近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概因廣州市海珠區宣布將試行“閉環泡泡”防控模式,逐步推進中部管控區域內非高風險區企業的復工復產。

            11月28日,廣州海珠康鷺片區符合條件的近1300名片區群眾,被閉環轉運至廣州南站疏解返鄉。

            經過連續幾個星期的艱苦努力,終于可以返工了,許多管控區居民備受鼓舞,但作為有序復工復產前置條件的“閉環泡泡”,到底是個啥玩意?還能不能順利返工了?

            其實,“閉環泡泡”并不新鮮,更不是廣州的“原創”。

            早在去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東京奧組委為了最大程度保證防疫安全,便率先采用了“防疫泡泡”這種閉環管理模式——參會人員被嚴格限制在奧運相關場所組成的“泡泡”之中,從而隔絕新冠病毒傳播至奧運會場外的可能性。“防疫泡泡”有效保障了東京奧運會的安全舉辦,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參會人員的普遍好評,并被迅速推廣。

            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奧會也實施了“泡泡”防疫模式,“冬奧泡泡”不是簡單地隔離出一個完全封閉的巨大區域,而是由無數個迷你“泡泡”共同組成一個高效運轉的閉環系統,從而確保在防疫前提下,人性化地滿足參賽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比賽及相關生活需求。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醫學專家組組長布賴恩·麥克洛斯基表示,“在‘泡泡’內,幾乎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事實證明,我們處于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

            圖為1月27日,記者進入北京冬奧村采訪。來源:新華社

            “閉環泡泡”模式隨后被廣泛應用到賽事會議、城市管理、企業運行等領域。比如,今年的世乒賽采取“賽事泡泡”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了“防疫”“辦賽”兩不誤;再比如,在今年9月份的成都市疫情防控中,成都多家企業迅速轉入閉環生產,員工在嚴格落實防疫要求的情況下繼續在“泡泡”里生產工作。

            也正是基于已有的成功經驗,中央將“閉環泡泡”列為二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之一,體現了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的要求。

            如今,海珠區試行“閉環泡泡”防控模式,實乃當前復雜疫情下的精準之策,有助于更好平衡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東京奧運會 管理模式 國際奧委會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