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南方觀察 | 湛江:不可低估的漁業追趕者-全球關注

            日前,2022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單進入公示階段,全國共有433個產品符合《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范》要求,擬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其中,湛江遂溪金鯧魚、徐聞金鯧魚“雙魚入榜”。

            湛江是全國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年產金鯧魚約10萬噸,約占全國的40%,全國每三條金鯧魚就有一條來自湛江,湛江也被稱作“中國金鯧魚之都”。

            而在距湛江直線距離8500多公里的挪威,擁有超過10萬公里的海岸線,北極水域與大西洋暖流交匯,讓這里成為養殖優質三文魚的“天然牧場”。


            (相關資料圖)

            經過50多年的持續發展,挪威已成為全球三文魚第一大主產國,每天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供應超過1400萬份三文魚美食。

            挪威三文魚因為口感順滑細膩、營養豐富,被人們稱為“海洋中的超級明星”,深受世界各地食客的喜愛。近年來,湛江發起對標挪威三文魚的沖鋒號角,大手筆、大力度推動金鯧魚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挪威有三文魚,湛江有金鯧魚”的大產業格局。

            對標“超級明星”,湛江如何做好“一條魚”的經濟大文章,這其中既有對金鯧魚品質的嚴格要求,也有對產業鏈的重塑與構建,更有對漁業品牌化之路的深度思考。

            有志者事竟成。現如今,作為“中國金鯧魚之都”,湛江持續發力推動金鯧魚產業發展,年產值達到100億元,其價格及市場走向被外界稱為中國金鯧魚行業“風向標”。

            養好魚

            網箱養殖從近岸走向深海

            魚與水不可分,水域生態環境的質量決定了魚類品質,對于海水魚而言更是如此。

            沿著漫長的海岸線,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峽灣中的冰冷清澈的海水與澎湃的北大西洋暖流交匯,讓位于高緯度的挪威海海水維持在5—15℃,為“冰海之皇”挪威三文魚創造了茁壯成長的理想環境。

            “向海里淘金!”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挪威漁民深信只有向深遠的海域前行,才能捕撈到最優質的魚類。然而事實上,粗放型的捕撈不僅會出現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問題,還難以把控漁業發展中所存在的風險。

            20世紀70年代,挪威人在三文魚養殖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網箱養殖的模式。在養殖過程中,漁民會首先將幼小的魚苗放在在淡水中飼養,待其長大到一定程度后轉移到海水中的網箱。每個養殖場布置200米×50米的網箱6—10個,每個網箱中的三文魚密度不得超過2.5%,確保每一條三文魚都有足夠大的生存空間。

            對標挪威三文魚,湛江金鯧魚也有自己的底氣。湛江沿海海水溫度常年在14—26攝氏度,北部灣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水質優良,鹽度穩定適中,極其適合熱帶表層巡游性魚類金鯧魚生長繁衍。由于海域環境優質,湛江自古以來便是金鯧魚天然漁場。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福建等地先后突破金鯧魚的人工繁育技術,帶領金鯧魚進入真正的人工養殖階段。從那時起至21世紀初,湛江漁民便在網箱飼養金鯧魚。

            雖然同樣在上世紀開始推進網箱養殖,但在養殖的精細度方面,湛江仍與挪威有著較大的差距。一方面,不同于湛江近海小網箱的養殖模式,挪威將三文魚的養殖網箱放在了深水區域,同時嚴格限制養殖漁場數量,保證養殖三文魚的活性;另一方面,挪威自開展水產養殖業以來,投入力量研究魚飼料配方以及投放方式,并制定了嚴格的飼養標準。

            為了解決制約金鯧魚產業發展的瓶頸,湛江首先從“魚吃什么”著手。通過當地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攻關,湛江研制出金鯧魚人工配合飼料。“作為最重要的原料,我們對魚粉的跟蹤是從原料魚開始。不同養殖階段、不同的環境變化、不同的養殖需求,對配方要求都不同。”恒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粵西區域,恒興金鯧魚料年銷量達12萬噸,多年來市場占有率近50%。

            解決魚兒“吃什么”的同時,湛江也在全力提升金鯧魚的養殖環境。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康平對媒體透露,如今湛江網箱養殖已邁入3.0時代。2010年6月,廣東省首個深海網箱產業園在特呈島投入建設,此后的十余年,80—100米周長的深海網箱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逐步推動深海養殖戰略,也帶動了湛江深海網箱裝備制造業的崛起。眼下,借鑒挪威等地的經驗技術,通過自主研發,“哪里有網箱養殖,哪里就有湛江生產的網箱”的景象在湛江海域已是常態。其中,湛江海寶漁具發展有限公司、湛江經緯實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抗風浪、智能化網箱技術全國領先,年產網箱約2000個,年產值10億元。

            從近海到深海,隨著養殖環境的改變,湛江金鯧魚品質媲美天然,“背肉厚、體色好”成為業界公認的特征,口感風味、健康營養都相較于過去有了提升。“我們的金鯧魚營養豐富,現在越來越受海外朋友的喜愛。” 草潭一名漁民說。

            賣好魚

            預制菜產業拓寬產品銷路

            魚兒好不好,消費者最有話語權。挪威三文魚敢于稱王,與龐大的消費市場密不可分。

            有意思的是,挪威本土對三文魚的消費能力并不強,約90%的三文魚用于出口。據挪威海產局統計,2021年挪威三文魚出口總量約130萬噸,出口額增長至814億挪威克朗(約等于577億元人民幣)。2021年,挪威向中國出口了近2.6萬噸整條冰鮮三文魚,出口額達19億挪威克朗(約等于13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挪威三文魚在中國冰鮮三文魚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單從冰鮮魚產業來看,湛江金鯧魚看似難以與挪威三文魚的強勢“霸榜”抗衡。然而,預制菜的出現,讓湛江金鯧魚產業有了新的選擇。

            2022年6月,湛江獲評“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7月,《推進湛江市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措施》正式出臺,從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科技創新支撐、質量安全監管、冷鏈物流體系等十二個方面提出措施。

            湛江市預制菜產業主要以畜禽和水產制品為主,經過多年發展,涌現一批名企名品,預制菜產業呈欣欣向榮之勢。2021年湛江全市預制菜總產值近50億元。

            在金鯧魚加工和預制菜生產中,湛江堅持傳統手工制作和現代工藝生產并用,通過鮮魚切片、鹽腌、清洗、晾曬、包裝等傳統工藝制作,保持鮮活產品形態,鎖住大海風味。

            “一夜埕”是傳統廣東漁家保存海鮮的一種方式,指的是漁民將海魚放入裝著海鹽的埕中腌制,以達到保鮮的效果,第二天再取出來烹飪食用。隨著保鮮技術及深加工技術趨于成熟,傳統“一夜埕”升級為預制菜。去年,恒興集團出品的“一夜埕金鯧魚”摘得廣東預制菜十大名品“榜眼”。

            目前金鯧魚預制菜主要有剁椒、麻辣、酸菜、菠蘿金鯧魚和金鯧魚片、魚丸等種類,年加工產量2萬多噸,年產值30多億元。

            搭上預制菜產業“快車”,無疑為金鯧魚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今年,乘著RCEP生效的東風,湛江金鯧魚作為2022年廣東預制菜首柜產品,首發RCEP成員國馬來西亞,成為湛江水產出口的明星產品。

            如今,湛江金鯧魚苗種繁育、飼料生產、裝備制造、養殖管理、加工流通、配套服務等產業鏈日趨完善,真正做到“一條魚帶動一個產業”,年產值100億元,帶動就業10萬人。

            “講”好魚

            讓“湛江金鯧”游向世界各地

            進入世界上任意一家壽司店,一定能在菜單上看到三文魚的身影。橙色的三文魚片并非日本特產,卻與壽司米融合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美味佳肴。

            “新鮮”是挪威人向世界講述的“三文魚故事”:“我們的海水冰冷清澈,我們的資源豐富多樣,我們擁有獨特的沿海文化,我們尊重自然,海洋與你的故事就從這里開端。”

            為了將挪威三文魚的“新鮮”帶去世界各地,挪威政府積極出訪。1985年,時任挪威漁業部長帶領政府機關、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飛往日本推廣挪威三文魚,希望將三文魚用于壽司制作。絕對新鮮、可以生吃、不腥不臭等特點,讓三文魚最終成為壽司醋米上面的那塊“鮨種”。

            時至今日,“新鮮”依舊是挪威三文魚最被人熟知的特點,“挪威三文魚,原產地至關重要”的口號在全世界愈發響亮。

            回看湛江,“湛江金鯧魚”的品牌如何打響,是近年來地方黨委、政府著重思考的課題。其實,金鯧魚與三文魚一樣,刺少肉厚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而當三文魚只有生吃和煎煮被消費者熟知時,能夠融入中國烹飪料理的金鯧魚,則擁有數不勝數的風味可供食客選擇,蒸、煎、燜、焗、烤,色味俱佳。

            “湛江味道”,提供了比“新鮮”更多元開放的選擇。

            消費市場占據了產業發展的話語權。“風曬金鯧魚干”“金鯧魚腩燜豆腐”“清蒸金鯧魚”……當前,口味豐富的湛江金鯧魚預制菜產品產銷兩旺,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湛江金鯧魚’這一品牌是公共品牌,不是某個企業特有的,要強調共建、共有、共享,讓更多人維護參與其中。”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湯保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湛江金鯧魚”的品牌塑造過程中,對消費市場的培育非常重要。“打開消費市場,突破市場容量天花板,湛江金鯧魚產業的未來才會進入一個新的空間。”

            塑造品牌,要善于講好產品的故事,省內兄弟地市的發展路徑也許能為湛江金鯧魚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路。今年國慶“黃金周”,在珠海斗門,中華八大菜系名廚聯袂制作的“白蕉海鱸一桌菜”刷爆朋友圈,“來珠海,吃白蕉海鱸”不僅成為網絡熱詞,更變成一張張地圖,指引各地食客紛至沓來。

            “只有這里有”的名特優新產品為現代漁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生機。如今廣東提出發展“年魚經濟”,讓水產品像中秋月餅、端午粽子、圣誕樹、感恩節火雞一樣成為節慶經濟重要載體。其中,珠海市斗門區作為“年魚經濟”的策源地,已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正在全力打造中國“年魚之都”。

            將區域性水產品牌打造成全國“網紅魚”,對標挪威、對比珠海,湛江仍有可發展的空間。11月16日,湛江市面向全國征集金鯧魚品牌LOGO、品牌口號以及包裝創意產品,總獎金超過10萬元,群策群力共謀“湛江金鯧”品牌發展大計。

            目前,湛江已成立金鯧魚“12221”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專班,下設綜合組、宣傳組、市場組,并建立線上工作群,實行“一周一例會,一日一通報”。

            為支持湛江金鯧魚“游”出國門,湛江海關還成立專家工作室,“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完善各環節管理。同時,開辟屬地檢查“綠色通道”,助力金鯧魚通關“零延時”。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湛江市出口金鯧魚產品2.01億元,同比增長60.35%。

            【統籌】陳丹佳 顧大煒

            【記者】韓安東 林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網箱養殖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