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網廣州2月2日電(朱皓)2023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位于珠江三角洲幾何中心的南沙濕地,面積近萬畝,是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之一,也是珠三角地區保存較為完整、保護較為有力、生態較為良好的濱海河口濕地。
濕地內主要種植紅樹植物11種,半紅樹4種,其品種主要有桐花樹、秋茄、無瓣海桑、木欖、拉關木等。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數以上萬的候鳥來濕地棲息過冬,根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統計,南沙濕地監測發現鳥類185種,綜合歷年調查數據以及文獻記載,南沙濕地總共記錄到鳥類20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尾海雕、黑臉琵鷺、東方白鸛、黑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白琵鷺、褐翅鴉鵑等,野鴨成群、蒼鷺佇立,南沙濕地被譽為珠江三角洲的“候鳥天堂”。
南沙濕地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特有的候鳥、紅樹林資源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休閑美麗畫幅。
廣州市南沙濕地景區。新華網發(廣州南沙濕地供圖)
南沙濕地內的東方白鸛群。新華網發(廣州南沙濕地供圖)
南沙濕地內的黑翅長腳鷸。新華網發(廣州南沙濕地供圖)
航拍廣州市南沙濕地景區。新華網發(廣州南沙濕地供圖)
南沙濕地內的黑臉琵鷺。新華網發(廣州南沙濕地供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