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子,馬八進七”“藍子,車9平8”……廣州文化公園中心臺上,粵語唱棋聲抑揚頓挫、意蘊深遠,臺下棋迷如癡如醉,沉浸在大棋盤、唱棋聲雙重享受的象棋盛宴中。一號臺唱棋人陳平情感充沛,傳統粵語唱棋聲特色濃厚;四號臺唱棋人陳俊杰朗爽清楚,播音腔調獨具一格。父子倆同臺唱棋,既有象棋文化的傳承,亦展示了唱棋方式的創新。
這是裁判員陳平的第六屆“五羊杯”唱棋,他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接觸這項工作。“唱棋要抑揚頓挫,關鍵是把粵語的味道表露出來。”陳平提到,想要唱出帶有粵曲腔調的唱棋聲并不容易,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否則容易亂了節奏、也可能唱得又平又硬。
十多年前初登“五羊杯”舞臺唱棋,陳平壓力大到睡不著覺,他記得有一盤棋節奏唱得比較快,導致大棋盤掛棋的人有些手忙腳亂、有點顧不上來。隨著唱棋經驗日漸豐富,陳平愈發得心應手,也形成了自己的唱棋特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幾天在彩排過程中,很多場外的小朋友也學我的調子,我就很高興。其他幾臺也有人唱棋,但他們專門學我,就說明唱得還不錯,有效果。”
本屆賽事,他的兒子陳俊杰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也登上了“五羊杯”的唱棋臺。不似父親當年的緊張,播音專業、體育頻道主持人的經歷讓陳俊杰顯得從容與自信。
為了把棋唱好,父子倆賽前就進行了緊鑼密鼓的訓練。“我們在網上開一個棋盤,我在走子,他就記錄并且唱出來,之后就互換角色。他也會就我的技巧和唱法提出建議,也挺有意思的。”
在講述自己的唱棋風格時,陳俊杰表示:“父親的唱棋風格可能偏向傳統,我有自己的理解,更希望用導演風格去唱一盤棋。舉個例子,我們的棋迷是有一定基礎的,根據規則唱棋人也得保留一些著法,所以當走到精彩的對攻或搏殺布局時,我可能不會唱得那么急,而是給觀眾一些時間去琢磨,再唱出著法,推動整盤棋給觀眾的感受。”
從小在中心臺看“五羊杯”、到東湖棋院學棋、和父親一同登場唱棋,陳俊杰和象棋的結緣離不開父親陳平的影響。“這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傳承”,父子倆非常有默契地說道。
“沒有粵語唱棋、大盤掛旗,‘五羊杯’就少了活力和味道。看到年輕的唱棋面孔,還是挺開心的,說明唱棋后繼有人。”資深棋迷張濤認為,在現場豎起耳朵聽唱棋是一種藝術的享受,這也是“五羊杯”特有的文化氛圍,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唱棋隊伍,唱出獨屬于他們的特色風格。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詹淑真 柴智
實習生 李詩靜 梁瀟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