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魯曉明:理性認識“漸進式延遲退休”-焦點熱訊

            近日,“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議。2月26日,住粵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魯曉明就“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服務”等話題接受記者專訪。


            (資料圖)

            理性認識“漸進式延遲退休”

            踐行積極老齡化理念

            “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于1978年制定,當時人均預期壽命為66歲,而2021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至78.2歲。”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齡不作調整,意味著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退休的人越來越多。魯曉明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少子化后果的顯現,“漸進式延遲退休”是一個的必然之舉,亟待社會理性認識。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將區分不同群體,采取適當的節奏穩步推進。魯曉明表示,延遲退休有利于增加老年人收入,提升老年人消費能力,“過早退休也會加重年輕人的負擔?!?/p>

            有部分網友“吐槽”,對60歲左右老人來說,投入工作的難度比較大。對于這一觀點,魯曉明表示,隨著我國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之以往也有較大提高,為他們繼續從事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積極老齡化法治問題”研究的學者,魯曉明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健康、參與和保障是積極老齡化的三個支柱。在現實生活中,老年群體表現出隨著年齡增長而社會參與減少的問題,積極老齡化應致力于采取措施手段來減緩這樣的過程。因此,延遲退休是充分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提高老年人口經濟參與的重要社會政策。同時,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養老保險基金所承擔的巨大壓力。

            “還有部分網友對‘漸進式延遲退休’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認為老年人延遲退休,就意味著長期占據工作崗位,導致年輕人就業困難,其實不然?!濒敃悦髡J為,可以推行“錯位就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處于一種衰退的狀態,對于勞動強度大和新興的行業適應性不強,主要從業方向為依賴工作經驗、專家技能型的工作;而青年人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新興服務業、創新創業等領域仍是主力軍。而且,老年人就業增加財富積累,會提升消費能力,刺激消費,最終增加就業機會。

            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今年兩會,我準備就‘推進嵌入式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提出建議?!闭劶皵M提交的提案,魯曉明指出,當前,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即將進入中高齡,面對“9073”的養老格局(即老年人90%左右居家養老、7%依托社區養老、3%入住專業機構養老),目前居家、社區養老在提供便捷普惠高質量養老服務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魯曉明建議,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原有基本醫療、基本公衛服務功能之外,結合實際建立社區醫、護、藥、康、養衛生健康服務供給。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建立老年人衛生健康平臺與民政數據銜接制度,加強數據共享,掌握社區老齡化程度趨勢和老人健康信息。推進醫聯體“一盤棋”運作,進一步統籌人力物力、盤活醫療服務及閑置資源,推進護理床、器具共享。

            魯曉明還表示,計劃圍繞“建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交相關提案。他指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和《國家醫保局 財政部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是當前長期護理保險的工作主要依靠兩個指導意見。他建議,加快研究立法舉措,提升規范層次,建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措施,保障長期護理保險的穩定、長期發展。

            南方網記者 吳明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延遲退休 理性認識 護理保險制度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