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高焓 通訊員 梁棟彬
(資料圖片)
圖/通訊員提供
3月18日、19日,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下簡稱為“恤孤助學會”)組織了198名經過培訓的志愿者前往湛江市,對24個鎮區和街道申請恤孤助學會資助的困境學生開展家訪核查工作,共訪查了1007名學生。
此次家訪在經開區、赤坎區、霞山區三個區展開。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志愿者在上門家訪時,會和申請人及家人分別進行談話,了解家庭基本情況與孩子的學習、心理情況,并核查申請人是否滿足資助資質。
一位學生家中的獎狀
正在讀九年級的家芬(化名),她的父母都是聽障人士,全家以“采海”為生。她的學習成績比較好,最喜歡的科目是語文,平時喜歡閱讀,將來希望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當家芬聽到曾經接受資助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她非常向往,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得知恤孤助學會來到湛江開展助學訪查,曾經接受資助的蘇洪如也來到了現場。畢業之后,她在幼兒園做過一段時間老師,后來自己創業做海鮮生意,如今已經成家。她仍然記得,恤孤助學會不僅幫助自己讀書,還帶著自己參加藝術夏令營,在活動中開拓視野。蘇洪如表示,雖然出身及家庭條件不能選擇,但人必須要堅強、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也非常感謝恤孤助學會構建的平臺,希望世間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訪中
恤孤助學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葛曉紅介紹,困境家庭的學生非常需要社會的幫助。助學項目將低保、低保邊緣家庭學生都納入資助范圍,對支出型困難家庭在政府救濟后仍存在的困難情況作個案處理。通過核查的學生,可以獲得3年4500元的資助。
恤孤助學會的老會長王頌湯和志愿者一起家訪。他介紹,恤孤助學會以前資助的很多學生都已經畢業,不少已經成家。“有些孩子認為我們的幫助和資助改變了他(她)一生的命運,但是我認為主要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我們只是起了一點催化作用。”王頌湯說,希望學生們明白,最重要的不是現在的處境,而是朝哪個方向走。
據悉,恤孤助學會自2010年起在湛江市開展助學、病童救助項目,至今共資助湛江地區孤貧學生18205名,累計5572.16萬元;救助重癥病童224名,累計290.68萬元,舉辦各類成長關懷等活動44場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