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羅仕 郭思琦 高焓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蔡嘉鴻
為加強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建亞洲青年領袖朋友圈,3月25日-27日,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
(資料圖片)
論壇開幕式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致辭中表示,所有的抗疫都是為了大家可以自由、沒有障礙地交流,本次論壇的舉辦標志著三年抗疫工作的成效。他認為,經歷了新冠疫情,更讓他認識到國家之間人員交流、經濟流通,對構建有韌性的全球性社會體系的重要性。
“在亞洲青年領袖論壇上,我看見來自亞洲的青年們,彼此之間交流沒有隔閡、無須戴著口罩。這是我們三年抗疫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所有的抗疫都是為了今天大家可以在一起自由、沒有障礙地交流。”他說。
張文宏說,他并非第一次參加亞洲青年領袖論壇,但卻是第一次線下參加這個論壇。2021年,他曾經答應參加這個論壇,但當要登機的時候,接到電話說上海突發疫情,他馬上終止到廣州參加論壇的行程,奔赴抗疫一線。
張文宏表示,2021年全球處于疫情死亡率比較高的時期,當時全球性的藥物儲備、疫苗都不夠充分,中國通過公共衛生非藥物干預措施,避免比較多的人員感染、死亡。隨著時間進入2022年,世界各個國家逐漸實施開放,但開放交流還是不夠充分。2022年年底,中國優化調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但優化調整以后,中國的醫療體系也遭受了比較大的壓力。
“我所在的城市是上海,和廣州一樣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但是在面臨這么大的沖擊的時候,我們仍然覺得捉襟見肘。”張文宏說。
當時社區、郊區、鄉村的衛生院都被發動起來,青年醫生被全面地動員起來,張文宏每天都到基層、鄉村去,跟青年醫生在一起,政府夜以繼日給各個基層的衛生院輸送藥物。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渡過了疫情難關,展現了整個醫療體系的韌性。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作為一個非常大型的醫院,仍然覺得壓力巨大,最終我們是因為全社會的團結、全社會醫療的力量,特別是分布在我們全國各個區域的鄉村的年輕醫生的力量,使我們渡過了這一次非常嚴峻的難關。”張文宏表示。
“在未來我們仍然會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的事件挑戰,包括氣候、疫情等等,只有我們社會各界充分團結,才可以構建一個韌性的社會。”張文宏說。
張文宏表示,今天無數亞洲的青年精英相聚在這里,說明人類已經全面建立了對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我們離走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節點,應該為時不遠。”
張文宏認為,通過疫情他認識到,無論是經濟、國家關系還是世界安全,人員的交流、經濟的流通,是整個有韌性社會的一個保證。
“我堅信人類的未來一定是取決于我們是不是能夠團結在一起。因此今天這個會議我認為意義非常重大,因為未來的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團結起來,構建一個極具韌性的全球性的社會體系。只有那樣,我們才會有美好的、光明的未來。”張文宏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