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山公園2023年“春和景明”春花暨郁金香觀賞季拉開帷幕。85個品種近20萬株郁金香及洋水仙、葡萄風信子等球根花卉將展露風采,與中國傳統名花交相輝映。公園還將首次展出花色隨時間變化的重瓣郁金香“變色繡球”。
中山公園的郁金香初開。中山公園供圖
千余株中國傳統名花次第綻放
【資料圖】
中山公園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古典公園,每到春季,眾多的春季花卉五彩繽紛、次第綻放。整個4月,來園的游客可以陸續欣賞到千余株中國傳統名花。上旬,海棠正值盛花期,隨著微風吹過,海棠花雨落英繽紛,格外妖嬈;中旬將迎來桃花爛漫,深粉淺粉的花海淡雅而不濃烈;下旬,牡丹將初展雍容華貴,讓游客感受春的變化,體驗時時不同的春花美景。
同時,85個品種近20萬株郁金香及洋水仙、葡萄風信子等球根花卉也將展露風采,與中國傳統名花交相輝映,在巍巍古柏群和紅墻金瓦的皇家園林建筑下搖曳生姿。
春花暨郁金香觀賞季期間,公園文創店還推出了特色文創產品,如郁金香發光棒棒糖、郁金香團扇、中山公園文創雪糕等系列產品。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推出5種口味的特色包包糕,口感豐富,回味綿長,讓游客在游園賞花的同時,增添一份樂趣和回憶。
公園推出郁金香發光棒棒糖等文創產品。中山公園供圖
早花品種郁金香初開,開放率為15%
2023年中山公園的郁金香觀賞季以“春和景明”為主題。設計采用沙燕風箏、鴨子、水波紋等圖案,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在園內精心布置出了“春色迎賓”“花塢知春”“惠風和暢”“風和日暖”“繽紛春林”“祥云如意”六個主題景區,邀游客共赴一場繁花盛宴。
在公園西壇門外的“惠風和暢”景區,多色郁金香組成了流暢的彩色花帶,花帶中由紅白兩色的郁金香栽植出沙燕風箏造型,勾畫出北京市民特有的春天記憶,也使整個景區靈動了起來。在唐花塢前的“花塢知春”景區,紫色、粉色及粉黃復色的郁金香組成水波紋相交的場景,又用鵝黃色及白色的郁金香栽植出一只鴨媽媽帶著三只小鴨子在水中暢游的場景,小鴨子把春天的氣息帶到園中,在鮮艷的花海中映出一幅可愛溫馨的畫像。
在愉園“繽紛春林”景區,不同花期、不同類型的40余個品種的郁金香將陸續展示。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水晶星”“海地”“獅子王”“花邊紅葡萄酒”等花瓣邊緣帶鋸齒流蘇的飾邊型郁金香,還可以看到在公園里首次展出的重瓣郁金香“變色繡球”。據公園園林科技科工程師柴思宇介紹,“變色繡球”是晚花品種,預計將于4月中旬開放。從目前的圖片來看,花朵以橙色為主,隨著時間可能向黃色和紅色變化。
為了滿足游客賞花需求,公園通過色彩搭配、科學混栽、花期配置等方法,使不同花期的郁金香陸續開放,給游客帶來不同時段欣賞不同美景的美好體驗。目前是早花品種郁金香初開,開放率為15%。同時,園內還種植了大量顏色鮮艷的矮牽牛、三色堇、羽扇豆等近5萬株地栽草本花卉,提高觀賞效果。
背景鏈接
郁金香最早與北京市中山公園結緣是在46年前。1977年5月,荷蘭女王(當時為荷蘭公主)貝婭特麗絲偕克勞斯親王對我國進行友好訪問,受到了熱情接待。當年10月6日,她委托荷蘭駐華使館贈送給我國39個品種4箱郁金香種球。
外交部接收后轉交北京市中山公園栽培。從1978年開始,公園在內壇露地栽種了3555株郁金香供游人觀賞,此后繼續栽種3年。郁金香成為中荷兩國人民的友誼象征,我國也由此開啟了種植、應用郁金香的歷史。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陳荻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