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河北展區,胡學文、劉建東、李浩、張楚“河北四俠”集體亮相,參加花山文藝出版社舉辦的“河北四俠”十年再聚首暨自選集簽約儀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四俠”十年再聚首暨自選集簽約儀式現場。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肖煜攝
十年前,2013年8月28日,在第20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花山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河北四俠”集結號叢書,包括胡學文《我們為她做點什么吧》、劉建東《射擊》、李浩《父親,鏡子和樹》以及張楚《夜是怎樣黑下來的》四部小說集。“河北四俠”集結號叢書的出版,宣告了河北文學中堅力量的崛起,是河北文壇繼“三駕馬車”之后,實力派作家的又一次集體出發。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古老的燕趙文化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風。“河北四俠”之名始于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武小森的靈感。而在更早之前,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郭寶亮以一個文藝批評家的敏感捕捉到四人在創作上的共性,萌生出對這四人做集中點評和推介的想法,并在業內多次會議上提出要重點關注四人的創作。作為出版人,武小森市場嗅覺敏銳,精通推廣策略,想到了“河北四俠”這一名稱。回憶起“河北四俠”的緣起,武小森說:“‘俠’字帶有河北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既是歷史照進現實的精神傳承,也是文學以嶄新的形式展現歷史和現實的注解。‘河北四俠’體現了作家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擔當。”
“這四個人,在全國范圍內也無疑是六七十年代作家中的翹楚,他們的敘述和語調各具特性,但他們終究都是低調的;夜涼如水,低調獨彈,需要靜聽,在寂靜中逼近我們自己,讓他們的光照亮我們模糊不清的面容。”2013年,評論家李敬澤在為“河北四俠”集結號叢書所作的序言中寫道。十年中,“河北四俠”在文學的道路上執著前行,為夢想深耕不輟,在中國文壇產生了重要影響力。2021年,胡學文潛心八年完成五十萬言家族史詩般長篇小說《有生》,驚艷文壇,入選多項重要文學獎項及文學排行榜。2022年,劉建東憑借短篇小說《無法完成的畫像》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其小說集《無法完成的畫像》收錄了近十年來創作的《丹麥奶糖》《甘草之味》《聲音的集市》等十部中短篇小說。在“董仙生”系列小說中,劉建東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生活與世界不同向度的思考。2022年,李浩歷時十年創作的長篇新作《灶王傳奇》出版,現實與寓言交織,傳統與先鋒并置,被視為其暌違多年的轉型之作。2023年,張楚首部長篇小說創作完成,已交付出版社等待與讀者相見。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何向陽從作品特點、創作手法等角度,對“河北四俠”的文學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胡學文的長篇新作《有生》在現實主義的軌道中生發出新的元素;劉建東近年來以精妙的敘事和純熟的小說技巧在中短篇小說領域不斷發力;李浩在新作《灶王傳奇》中加入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同時又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張楚的小說靈動凌厲,他的新作納入了‘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期待他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河北四俠”十年再聚首暨自選集簽約儀式現場。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肖煜攝
花山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郝建國表示,此次簽約的自選集是對“河北四俠”十年來創作歷程的一次系統總結和成果展示,將為讀者呈現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展現四位作家在創作道路上的不斷精進和突破。
活動現場,“河北四俠”對過去的十年進行了回顧。胡學文表示,雖然經歷了十年時光變遷,但四人的友誼一直沒變,對文學事業的追求也沒有改變。劉建東感慨道:“這十年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河北四俠’這個稱號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產生了文學和情感上的雙重向心力,對我們的人生和文學創作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它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力量和光芒,讓我們在各自的文學道路上奮力向前奔跑,彼此之間互相幫助、鼓勵和支持,這種情感的親密紐帶會貫穿我們的一生。”李浩認為,“河北四俠”雖然風格不同,但對文學的摯愛、對作品的高標準追求是一致的,他會重拾當年在寫作上的野心,努力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張楚表示,十年來,他們在創作道路上不斷進步,彼此會為對方取得的成績感到由衷高興,這份情誼實屬難得。
“河北四俠”在自選集簽約儀式現場合影。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肖煜攝
十年匆匆,情意更濃。“河北四俠”緊攬肩膀,相擁合影,露出孩子般純真燦爛的笑容。短短45分鐘的活動結束,“四俠”相聚之后,背起行囊奔赴各自的文學之路,積蓄力量再出發。(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煜)
關注河北日報,了解更多權威資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