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南漳熊定:功夫不負“新農人”

            盛夏六月,走進南漳縣李廟鎮滋坪村的山林深處,一群土雞正在扎堆覓食,“咯咯咯”地叫得正歡,讓寂靜的山溝里平添了許多生機。這群雞的主人是今年剛30出頭的小伙兒熊定,他養出的土雞,不僅滿足了當地市場,還遠銷全國各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這種跑山雞,一是喝山泉水、二是純糧散養、三是它能吃到很多的綠色植被、蟲子之類的,所以肉質非常緊實,再加上我們都是養殖一年以上才開始售賣,口感各方面就更棒了。”熊定一邊熟練地給土雞喂食,一邊興奮地介紹著雞場的特色。

            熊定的養雞場地處滋坪村的大山深處,這里環境幽靜,遠離污染,儼如一處“世外桃源”。2020年,因家里養殖的6000多只土雞滯銷,熊定和妻子武夢瑤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幫助父母解決銷售難題。

            “我父母一直在家里從事土雞養殖,以前他們都是把雞拉到縣城去賣。三年前,受疫情影響銷路斷了,當時爸媽壓力非常大,我就尋思著說把工作辭了,回來幫他們想辦法解決雞蛋、土雞銷路問題。”起初,回到家鄉的熊定也嘗試用父母的老辦法,擺地攤、進小區,挨家挨戶去銷售,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摸著石頭過河,線下不行轉線上。“凡事開頭難,剛開始嘗試拍短視頻的時候,真是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壓力非常大。就去網上學習其它做養殖的點贊量高的賬號,把他們的視頻一遍又一遍地看,認真研究,再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特色,有一次突然有一條視頻爆了,我就開始復制這次的成功,沒想到后面效果還不錯。”熊定說,“后來開始直播,經常一天播10多個小時,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冬天,手都凍腫了還是得拿著手機堅持在戶外直播。說實話這三年走過來,每一次我在直播間跟客戶們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眼淚都在眼眶里面打轉。”想起直播的艱辛,熊定歷歷在目。

            “剛來到這里時,肯定多少會有點不習慣,這里晚上也不能出去玩,蚊子也特別多,但是這里山清水秀,覺得好美啊,后來慢慢就適應下來。”2020年,熊定的妻子武夢瑤第一次來到滋坪村時,崎嶇的山路和薄弱的基礎設施并沒有擊退這位湖南妹子,她反而樂在其中,和熊定一起堅守在這片大山里。

            功夫不負“新農人”。熊定和武夢瑤一天十幾個小時的直播,讓網友看到了土雞吃食、休息、產蛋、宰殺和包裝的全過程,很快他們的賬號積累了不少人氣,微信、抖音等不同平臺的粉絲量加起來超100萬人,越來越多的網友變成他的固定客戶。

            “我養的雞生長環境好,吃的是玉米、蟲子、野草,大家可以放心購買……”現在,每天中午12點40分,熊定都會準時開始直播,養雞林下搭建的直播間雖然簡單,但真實的現場和樸實的畫面,引來網友紛紛下單,短短幾個小時的直播就可以銷售100多單。

            咱們現在是有規劃的進行養殖,一年會孵3批雞,一批大概孵3000到3500只左右,最高峰的時候每天能撿近7000個雞蛋。銷售基本上已經穩定了,能保證每天的雞蛋全部賣完。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2年,熊定的養雞場出欄1萬多只,收入超20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附近有20多戶開始從事土雞養殖,熊定免費幫這些養殖戶解決銷路問題。

            隨著直播越來越穩定,也讓周邊的一些父老鄉親們看到了希望,他們這3年前后累計帶動20多戶養殖戶加入這個行列,幫鄉親們直播賣貨,平均每戶年增收5萬元到8萬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如今,熊定實現了一個鄉村青年的華麗轉身,成了十里八鄉的致富能手。目前,熊定最大的理想是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直播基地,擴大產業規模,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養業,幫助農民拓寬增收渠道,樹立產業品牌,讓村民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現在家鄉的面貌煥然一新,環境變好了,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希望更多有夢想的年輕人能夠回到家鄉,從事鄉村振興的事業,讓家鄉變得更好。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南融媒 唐國姣 侯曉玲 鄧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