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江蘇專利獎南京獲獎數全省第一
(資料圖片)
專利“增產”,釋放創新“紅利”
南京依維柯生產車間。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黃琳燕 攝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朱凱黃琳燕
通訊員孫凌藍元雯
一個長度僅10毫米左右的小夾子,年產值達數億元——最近,南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一種止血夾”專利,捧回首屆江蘇專利獎金獎獎牌。小小夾子不僅打破了國外市場對止血夾的長期壟斷,而且性能遠優于進口產品,價格不到其1/4,有效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減輕了患者負擔。
首屆江蘇專利獎近日公布,南京獲得項目類專利獎33項、專利發明人獎3項,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項目類獎項占全省的42.9%。一塊塊金燦燦的專利獎牌,涵蓋生物醫藥、智能電網、新型材料、汽車、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成為城市創新活力的榮譽見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正成為城市創新的“增產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產業根基。
開拓創新藍海,寧企專利打破國外壟斷
一根長長的輸送管將小夾子傳送到體內傷口處,輸送管的另一端手柄一拉,小夾子穩穩“夾住”,實現止血、縫合。在內窺鏡手術止血或傷口閉合中,微型止血夾被廣泛使用。以往這些止血夾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每個價格達千元以上,南微醫學研發的止血夾不僅性能更好,價格也降到300元以下。
和類似鑷子開閉原理的傳統彈性臂止血夾不同,南微醫學的夾子設計成能流暢開閉的滑槽式結構。“傳統的彈性臂止血夾,操作難度相對較大,不容易精準開閉。”南微醫學知識產權管理部總監張瑞介紹,這款滑槽式止血夾不僅能夠精準控制開口尺寸,還可以360度流暢旋轉,更好夾閉不同方向的目標組織,而且夾子端部更短,在保證較大開口的前提下,殘留人體的部件更少,可以減少刺激,降低手術風險。
目前,這款止血夾已經實現量產,在國內外市場均占據較高份額,在行業內享有良好口碑。
在南微醫學的展廳里,各式各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架、止血夾、電刀、一次性膽胰成像系統、一次性支氣管鏡成像系統等產品和滿墻的專利證書及獎章,展示著企業的創新成果。“企業累計申請了800余件專利,有效授權專利300多件,專利技術讓我們更有競爭力。獲得首屆江蘇專利獎,是對企業技術創新和專利推廣應用的肯定。”張瑞表示,企業去年總銷售額達19.8億元,目前還在向高端醫療設備研發領域加大投入。
生物醫藥是南京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在首屆江蘇專利獎榜單中,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榜上有名。依靠創新驅動,南京生物醫藥領域企業加速成群,共同開拓新藍海。去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營收規模達1821.2億元,同比增幅12%。
知產加速轉化,專利成果賦能產業升級
摒棄汽車設計中常用的呆板造型,車身前臉展現U形流線型特征;中央進氣格柵與前大燈的U形弧線連接,造型飄逸大氣;機艙蓋隆起的曲線造型形成了車輛前臉中心,向下彎曲朝向路面的曲線使車輛垂向比例更加協調,同時增加發動機艙空間,擁有更好的維修便利性、更多的改裝可能性……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的外觀專利“汽車(依維柯)”獲得首屆江蘇專利獎優秀獎。公司產品工程部總監鄒小俊介紹,該專利技術已應用于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歐勝車型,可以拓展出豐富的改裝場景,廣泛應用于國防、警務、環保及地質監測等多個領域,近三年改裝車累計銷售量達1.4萬余臺。
“獲得江蘇專利獎,讓我們更有創新動力。”鄒小俊表示,專利對本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發展能起到有效支撐作用,“本專利不僅為依維柯帶來了較大的新增銷售額、利潤和出口額增長,也帶動了本地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
隨著南京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知識產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融合,專利密集型產業穩步壯大,專利儲備進一步加強,有力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2022年,南京發明專利擁有量、發明專利授權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核心指標均保持全省第一。其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0.75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48.73件,位居全國前列。
目前,南京市已培育形成1個7000億級和6個千億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南京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行中升至第2位,連續4年居全球科研城市第8位。
加強專利產出,全鏈條服務激發創新活力
專利聚活力,產業添動力。
縱觀首屆江蘇專利獎中的南京“專利圖譜”,獲獎項目涵蓋新型材料、智能電網、生物醫藥等南京市多個重點產業,涉及多項前沿技術,為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何讓證書上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創新生產力,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全鏈條?
近年來,南京市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方式,讓企業用專利換紅利、以知產變資產,實現知識產權快速變現,同時進一步加強知產服務,助力企業沖刺專利獎,提升企業品牌力和競爭力。
6月27日,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與區局工作人員走進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深入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問需求解難題,同時送來申報南京市專利獎的新政策。
“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剛需。”鄒小俊表示,企業建設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鼓勵技術攻關、發明創造,深化產學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給了我們貼身的指導服務,企業不用多頭跑,知產服務一站辦。”
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創建的“南京知識產權工作站”,創新推出“線上云、線下站”沉浸式服務新模式,從知產創造、運用、保護等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我們開發區的知識產權服務站設立以來,近兩年均有中國專利獎斬獲,實現了零的突破。”浦口經開區科技人才局相關負責人說。
“新發布的《南京市推進產業強市行動計劃(2023—2025年)》,繪制了一張高質量發展的宏偉新版圖。”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產業強市建設為抓手,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高價值專利產出,加大對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全鏈條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高價值專利創造的引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知識產權與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