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保險能賠,不然今年就白做了。”這幾天,浙江麗水龍泉市上垟鎮泗源村靈芝種植戶余良妹心里懸著的大石頭終于落了地,臉上露出了笑容。
原來,余良妹今年種植靈芝40畝,因菌種發酵失敗,損失不小。日前,保險人員及時上門,對發菌階段的靈芝菌棒進行勘查定損。“放心,我們已經拍照記錄了,后續賠償款會直接打到你的賬戶。”保險人員的話,讓她吃下了“定心丸”。
龍泉市“九山半水半分田”,農業在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多年發展,該市形成了“竹茶菌蔬”主導產業和“蜂果藥漁蛙”特色產業。
近年來,龍泉市積極發揮金融對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圍繞政策性保險“提標、擴面、增品”,通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農戶意愿”模式,做精做強特色農產品保險,最大程度利農、惠農,護航“土特產富”。
以靈芝為例,龍泉靈芝產業成功入選浙江省級農產品區域品牌目錄,品牌價值高達83.83億元。然而,段木靈芝種植生產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尤其在發菌和下田覆土等階段風險更甚。
農戶查看靈芝生長情況。(資料圖)張有鋼 攝
2025年,根據靈芝菌棒出險情況,龍泉已累計查勘定損36件。高額的賠付讓農戶參保熱情高漲——今年該市靈芝種植險參保率近100%。
截至目前,龍泉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達18個,除了糧食等共性農業品種享受政策性農業保險外,龍泉還先后開發了茶葉氣象指數、靈芝種植、茄子價格指數、棘胸蛙養殖、黑木耳價格指數保險等地方特色農業險種,實現主導農業產業政策性保險全覆蓋。
“幸虧之前投保了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保險公司給我理賠了62400元。”今年2月的兩次降溫,讓龍泉安仁鎮某家庭農場的300畝茶園遭受損失。該農場負責人潘永娟直言,這筆6萬多元的理賠款及時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也為茶園后續恢復管理提供了資金支持。
小梅鎮黃南村是龍泉的重點糧食主產區。2024年,白葉枯病等病蟲害導致該村水稻減產。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黃南村的水稻全部納入種植保險范疇,且村民無需承擔保費。今年,黃南片區再度發生病蟲害,當地糧農共拿到31萬元保險賠付款。
“我們村今年種了2000多畝水稻,水稻種植保險農戶一分錢沒花,每畝最高保額有1400元。”黃南村村委會副主任王登輝表示,有了保險兜底,村民們種糧信心更足了,今年種植面積又擴大了100多畝。
“參保農險,有力提高了農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助推特色農業主導產業提質擴容。”龍泉市農業農村局干部連起龍說,當地正不斷實現從“保自然風險”向“保市場風險”延伸、從“保生產環節”向“保全產業鏈”升級。
在龍泉,18項政策性農業保險也托舉起了農戶增收致富的幸福生活——數據顯示,2024年,龍泉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9億元,同比增長4.6%;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77,縮小幅度排名居麗水第一;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經營性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6.9%、20.2%。(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浙江龍泉 親愛的小美人魚電視劇免費觀看 重返中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