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西部工業重地的尋根與突圍

            一座城市的厚重感,是壓制浮躁的根。

            西安,一座被世界文明遺跡緊緊包裹的古都,古道滄桑的大秦嶺、雄偉堅固的城墻、浩大歷史的博物館,厚重感撲面而來。

            位于西安“北大門”的經開區,承載著西安的印跡和品格,帶著濃烈的“推背感”,擊節奮進,銳意開拓,挺起西安工業的脊梁。

            陜汽、吉利、隆基、西北有色金屬院等在各自領域頗負盛名的企業在這里聚集。主導產業蔚然成勢、新興產業風生水起、現代服務業方興未艾……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呈現出了這片土地的厚重根基。

            如今,西安經開區再啟航,全面開啟“四新戰略”新征程,推動“產業新高地”戰略,讓“4+4+4”現代產業體系(四大支柱產業: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四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增材制造與再制造、分布式能源與儲能、大數據與云計算;四大生產性服務業:現代金融、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軟件與信息服務)優勢凸顯。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如何讓厚重的工業乘著改革的東風,扶搖直上九萬里?讓我們走進西安經開區,感受這片工業重地轉型發展的從容不迫與勃勃生機。

            有一種改變源自基因

            回顧經開的過去,才更明白今天經開人的信心。

            經開區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的。這個從一開始便沒有手握王牌,卻坦然在借用的招待所里謀劃未來的經開區,早已顯示了她遇事的從容不迫。

            如今,曾經的西安北郊荒地翻身成為大西安億萬級工業大走廊,西安經開的地位已然奠定。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對行業龍頭來說,慢進即是退!

            春日的陽光正透過玻璃灑在桌面上,帶來了一絲暖意。電腦屏幕上,油氣耗量、駕駛人員狀態、車速、傾倒拋灑等數據圖表不斷跳躍閃動:在網車輛超93萬臺,每天產生的車輛數據超過1.2T……龐大的數據訴說著外面世界熱火朝天的作業場景,也見證著陜汽控股在數字化、智能化的加速發展——天行健車聯網服務系統。

            “正是陜汽的行業地位給了我們深深的安全感、厚重感與責任感,增強了我們進軍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如今我們基于大數據的不斷積累,為物流企業、經銷商、政府渣土車監管單位、零部件企業提供定制解決方案。” 陜西天行健車聯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繼君介紹。

            這些與行業龍頭鐫刻著相同DNA的新興企業,順應時代高速發展。

            參與制定過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西安漢唐分析檢測有限公司,自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體系孕育而出,目前業務板塊由單一的稀有金屬材料檢測衍生出計量檢測、環境監測,除了服務于有色院體系,漢唐檢測的外部用戶已占據了半壁江山。

            談起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西安漢唐分析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軍紅侃侃而談:“檢測屬于樞紐環節,原材料、加工、產品等都需要進行檢驗檢測,我們順著西北院體系的產業鏈順藤摸瓜,開拓了許多新的外部用戶,為新材料產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數據顯示,2021年,西安經開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848億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4%。

            是變化,也是堅守!

            近年來,西安經開區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著力打造新興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到2025年,西安經開區汽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新興產業年產值將突破300億元;服務業年營業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特色制造業年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有一種追求是“高精尖”

            在鳳城八路與未央路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張家堡轉盤。如今車水馬龍、井然有序,成為了西安北部迎來送往的名片。

            如果說對城市形象的重新塑造是一種對品質的追求,那么西安經開區將這種品質追求還延伸到產業高質量發展中。

            許多初次來訪者往往會被經開區的藏龍臥虎所震驚。這里有著一批手握“金剛鉆”,肩負填補空白使命,以過硬的技術,在高精尖領域多點開花,讓世界目光聚焦經開的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與蔓延,讓“核酸檢測”這個醫學領域的專業名詞“破圈”,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武器,被廣大民眾所認知。天隆科技研發團隊經過20余年科研攻關,突破了高端核酸檢測儀器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建立了我國核酸自動化定量檢測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設備體系,技術產品不僅替代進口,還出口至歐美、中東、東南亞、非洲等70余個國家和地區。

            盡管三月的春風攜著冬日的絲絲冷峻,但經開的街道上已綠意盎然。面對經濟壓力和國際復雜局勢,經開的產業韌性在此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機器轟鳴,熱火朝天,副總經理杜予晅說:“目前公司各項業務訂單飽滿,公司正在加緊擴產并在現有產能基礎上不斷挖潛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瞄準國內緊缺產品領域,西部超導先后建成國內唯一的超導線材商用生產線和超導磁體生產線,代表國家為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項目研發并批量生產超導線材。

            向著“高精尖”進發,這片土地上孕育出并成長為新的“鏈主”,帶著這份基因與追求,繼續薪火相傳、綿延致遠。

            “通過大中小融通發展,西部超導也輻射帶動了本地的材料加工、裝備制造領域中小企業發展,產業聚集效應顯著。”杜予晅表示。

            “作為先進制造業強市示范區,我們提前布局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本地配套率,助力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 西安經開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余靜表示,到2025年,西安經開區將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培育年規上工業產值過千億元企業1家、過500億元企業2家、過百億元企業10家。

            有一種理念是共命運相融通

            翻開西安經開的產業發展史,處處彰顯著互通融合的理念。

            在西安經開區管委會不遠處,有座特別的建筑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裝修。

            “通過數字建筑平臺,我們西安大廈‘建了兩遍’, 交付了兩個‘建筑’,先虛擬建造,再實體建造。” 廣聯達西安科技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員介紹道。從工程造價到深耕建筑業信息化,從生產服務業到跨越多個產業界限,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其投資的廣聯達數字建筑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基地,建成后將作為建筑產業互聯網的智慧建筑產品與大數據生產基地示范項目,成為西安最大的信息技術類企業及技術研發創新基地之一。

            產業的跨界融合成為了經開的獨特個性。

            這些產業,既作為生產性技術服務業,也作為新興產業,不僅支撐著西安經開區其他產業盤旋上升,產業韌性不斷增強,還在經開區重點聚集、大力發展,讓產業不分界,成為了現代產業體系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一切,都是經開有意為之。

            余靜表示,各產業互為支撐、協同融合,共同構成經開區以現代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生態體系,是經開區順應時代發展、明確坐標方向、強化使命擔當的重大舉措。

            以檢驗檢測為例,以智巢創新空間為核心的經開區檢驗檢測產業聯盟已成為西安檢驗檢測企業最集中的區域,聚集各類檢驗檢測企業40余家,為生產、流通、進出口商品提供可靠的計量、測試檢驗等技術服務認證。

            經開區產業融合之勢已顯。

            下一步,西安經開區將通過構建資源統籌、信息共享、成果轉化、供需交易的協同體系,形成技術互助、資源共享、利益聯結的共同體。到2025年,服務業年營業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躍升,產業集聚、結構合理的“4+4+4”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優勢將更加凸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