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正文

            海外華媒參訪重慶忠縣“三峽橘海”:產業鏈賦能鄉村振興

            “咱們的柑橘有沒有采用無人機吊運?”“這里的柑橘有向海外銷售嗎?銷往哪里?”7月19日,“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參訪團一行走進重慶市忠縣,在“三峽橘海”、重慶忠縣現代農業柑橘產業園等地,大家不斷地提問。

            圖為航拍“三峽橘海”。(無人機照片)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

            “三峽橘海”位于重慶市忠縣涂井鄉友誼村,為現代作家馬識途的故里,有大量的柑橘果園。

            印度尼西亞《千島日報》記者劉蘭玲在廣東長大,她說,改編自馬識途作品的電影《讓子彈飛》亦在廣東拍攝,讓她倍感親切。在忠縣,喝了以“三峽橘海”所產柑橘為原料的橙汁,口感很好,“酸甜結合得非常好”。

            劉蘭玲對中新網記者說,在印度尼西亞有不少華僑,這些華僑非常關注中國的鄉村振興。在她看來,產業才是鄉村振興的支點,在重慶忠縣,已經形成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完備產業鏈,這些產業鏈將更好地賦能當地鄉村振興。

            首次到訪重慶的香港01高級記者朱加樟,則用“震撼”來形容“三峽橘海”的參訪感受。他表示,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現代化柑橘種植園,深感驚奇。香港青年應多到內地走走、看看,把所見所聞分享給香港民眾。

            阿聯酋中東綠洲傳媒記者吳軍對柑橘的低空經濟應用較為感興趣。忠縣涂井鄉友誼村黨支部書記周康偉告訴他,村里有不少人考取了無人機駕駛證,已在無人機植保等領域展開應用。

            圖為嘉賓參訪忠縣柑橘產業大腦。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

            吳軍告訴中新網記者,科技賦能農業,在阿聯酋,已有不少在沙漠中種植蔬菜、中草藥的實例,有的還形成了規模。他認為,在科技賦能方面,兩地可以有更多機會合作,并愿意當好溝通橋梁。

            “村里的產業好了,很多年輕人也回來了。”周康偉告訴記者,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已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產業鏈,不少“80后”“90后”紛紛返鄉,或承包果園,或從事相關行業,吃上了“柑橘飯”。

            巴西巴中通訊社副社長嚴佳對忠縣柑橘的海外銷售感興趣。據了解,忠縣柑橘已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老撾等地。

            嚴佳說,巴西柑橘產業發達,當地民眾的生活中,有吃柑橘及其相關產品的習慣。參觀“三峽橘海”時,她也在思考如何把兩地的柑橘產業相結合。比如,引薦重慶企業、行業組織到南美洲參加相關展會和技術發展論壇。

            “這么好的東西,我們應該不僅在國內銷售,更要遠銷到非洲、歐美。”在喝了忠縣產派森百橙汁后,科特迪瓦《西非華聲》主編金浩表示,希望助力柑橘及其相關產品“走出去”,并希望能從宣傳和產品銷售上有所助力。

            據了解,“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聯合參訪活動由重慶市政府僑務辦、重慶市政府新聞辦、重慶市僑聯、四川省僑務辦、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四川省僑聯、中新社重慶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重慶海外聯誼會、四川海外聯誼會等共同組織。

            圖為琳瑯滿目的柑橘標本吸引嘉賓參觀。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

            在約兩周時間里,參訪團一行將赴重慶忠縣、江北區、兩江新區、沙坪壩區,以及四川省達州市、廣元市、成都市,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布局、工業現代化、科技創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對外開放、特色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用筆觸和鏡頭,客觀、真實地向世界講述巴蜀新故事。(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奇瑞QQ2025款 惠州臺風 曾仕強預言自己84歲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