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懸停在15米高空中的直升機轟隆作響,地面上的草木被吹出陣陣波形,6名森林消防機降隊員背著專業救援設備依次從空中“索滑降”到地面……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機降中隊中隊長助理牛江帶領5名機降小分隊隊員,正開展高空“機、索、滑、降”實戰演練。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機降中隊6名隊員準備訓練。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8月18日,記者隨“追夢火焰藍·守護萬家燈火”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機降中隊的“機、索、滑、降”實戰訓練場地。每一位機降中隊的消防救援人員都背著沉重的森林消防專業救援設備。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機降中隊牛江正在整理撲滅火專業設備。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牛江介紹,在森林消防救援中,很多原始林區無路可行,若森林消防救援人員無法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很容易錯過滅火作戰的最佳時機,“機、索、滑、降”森林消防救援在原始林區尤為重要。
消防救援人員正在進行機索滑降訓練。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在近兩年的撲滅火任務中,牛江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發生在內蒙古大興安嶺秀山林場的“6·19”森林火災,4300余人參與撲火,牛江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是剛到食堂就接到火警警報,立刻進入備戰狀態,裝備收拾齊全就出發了——我們的任務是開辟機降場地。”機降場地的開辟可為后續直升機運送更多消防救援增援隊伍、人員搜救、傷員轉移等提供場地。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機降中隊部分隊員正在訓練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天氣,風聲,晃動,噪音……對參與空中任務的森林消防救援人員來說,是身心的雙重考驗。為了讓森林消防救援人員熟練掌握索滑降技能,不斷提高森林防滅火“空地”協同作戰能力,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根河市大隊,多次組織開展索滑降強化訓練。
火災無情,每一次撲滅火任務都是在與時間賽跑。每一次成功救援背后,都有無數次的訓練演練和需要克服的困難。“5米、10米、20米,對你們來說,可能只是數字上的增加,但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又一個難度和一次又一次挑戰。”牛江說。(記者 宋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