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家 > 正文

            (新春走基層)安徽岳西:一年四季都有“茶經濟”-今日聚焦

            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店前鎮的一處茶樹良種繁育基地,汪衛生正在查看茶苗長勢。 朱森森 攝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安徽安慶1月26日電 (儲瑋瑋 朱森森 王先國)冬日暖陽下,走進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店前鎮的一處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只見“烏牛早”茶苗綠油油,“黃金芽”茶苗漸泛黃,青黃相接的色塊給大別山增添了幾抹亮色。

            春節期間雖不是茶葉旺季,但該基地負責人汪衛生依然每天忙碌著。“200多畝的基地有十幾種茶苗,正月初六就要開始發貨。”他說。

            過去,店前鎮傳統產業以種植茶葉和水稻為主,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2004年,汪衛生身為店前鎮楊勝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7名返鄉青年嘗試培育茶苗。經過幾年的摸索,2009年,岳西縣穩生茶苗合作社成立,吸引大批村民成為社員,抱團發展。

            “現在,一年能賣出3000萬株茶苗,產值約300萬元。”汪衛生說,土地按每畝800元的價格進行流轉,茶苗銷往河南、湖北、江蘇等地,也解決了當地近百人就業。

            冬日暖陽下,青黃相接的茶苗圃給大別山增添了幾抹亮色。 朱森森 攝

            目前,岳西縣已成為安徽省主要茶樹良種繁育基地之一,店前、冶溪、菖蒲、中關、和平等鄉鎮共建有茶樹良種苗圃500余畝,年出圃茶苗7000萬株。

            岳西縣農業農村局茶葉站站長徐衛兵介紹說,岳西縣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蓋率達77.33%,自古以來都是茶葉重點生產區域,該縣羅源場茶葉市場系宋代全國13個茶葉交易市場之一。

            悠久的產茶歷史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品質優良的“岳西翠蘭”茶。該茶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香氣清高持久。經開水沖泡后,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濃鮮爽,葉底嫩綠明亮。

            每年春天,該縣19.87萬畝茶園開始吐出新芽,迎來開采季。截至2022年底,該縣茶葉產量6850噸,一產產值9.15億元,綜合產值達27.41億元。“岳西翠蘭”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2年品牌價值達23.1億元。

            岳西縣冶溪鎮大山村地處大山深處,曾經交通不便,春茶無法運出大山。夏秋時節,村民辛苦采摘的鮮茶草,因沒有茶廠,只能送到鄰省湖北去加工。2017年,大山村靠著扶貧資金和光伏電站收益,建了茶廠,做起茶葉深加工。

            “以前,春茶季一過就沒事做了,現在夏天反而成了農忙的時候。”大山村村民黃光明說,一個夏秋季下來,自己家10多畝的茶園就能采摘近3萬斤的鮮茶草,收入有3萬元。

            菖蒲鎮是岳西茶葉大鎮,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延伸茶葉產業鏈,2014年,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創辦岳西縣徽宏茶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紅茶加工及出口銷售,年可加工紅茶300噸。2022年,菖蒲鎮出口紅茶28噸,創匯155.4萬美元。

            如今,岳西不少地方紛紛開發夏秋茶生產,增加茶農收入。“茶葉不僅走出大山,還賣到海外,歐洲、非洲、東南亞地區都有。”徐衛兵說,夏秋茶利用面積進一步擴大,正在試制生產黃大茶、伽馬茶等。

            近年來,岳西縣把做優做大做強茶產業作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從布局優化、加工升級、品牌建設、市場開拓、茶文旅融合等方面精準發力,茶產業已成為該縣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第一產業。

            徐衛兵說,下一步,岳西將強化茶葉品種品類創新,加大創新研發力度,根據國內外不同區域消費群體的飲茶口味和需求,合理布局茶葉品種,優化茶類結構,國外高端出口茶以歐盟為主,在國內加快“南茶北進”步伐,逐步形成以名優綠茶為主,紅茶、黃茶等茶類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茶樹良種 繁育基地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