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太空漫步現中國女航天員靚麗身影 女性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天任務

            萬眾期待之中,截至北京時間11月7日20時28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那一刻,中國航天史上誕生了一個新紀錄,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出艙行走的女航天員,太空漫步的人類歷史進程中,終于第一次出現了中國女航天員的靚麗身影。

            為了邁出這一步,我國為女航天員做了哪些準備?人類歷史上曾涌現出多少杰出的女航天員,她們有著怎樣的飛天壯舉?進入太空后,女航天員的任務分工是否有別于男航天員?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58載共有65個“她”造訪太空

            “人類第一名女航天員曾是一名紡織女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向記者介紹。1963年6月16日,年僅26歲的瓦倫金娜·捷列什科娃成為首位造訪太空的女航天員。這一天,與尤里·加加林成為首位飛向太空的人類僅相隔2年。捷列什科娃也是迄今為止進入太空最年輕的女性。

            此后的19年里,浩瀚太空都不見女航天員的身影。直到1982年,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員才踏入太空,她就是蘇聯的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我國女航天員王亞平與她的經歷非常相像。”楊宇光說,王亞平是中國第一位進入空間站、第一位出艙活動、首位2次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這里的“中國”一詞替換為“世界”,就是薩維茨卡婭的輝煌航天史。

            截至2021年11月,全球共有65位女性造訪太空(包括航天員和商業付費的太空乘客),約占全部太空造訪者的10%。其中美國女性最多,蘇聯、加拿大、日本、俄羅斯、中國分別有2名女航天員進入太空,英國、法國、韓國、意大利各有1位女航天員進入過太空。

            “沒有女航天員參與的載人航天活動是不完整的。”楊宇光解釋說,人類進行載人航天活動,最終極的目的還是要遠征其他星球。普遍而言,男性在力量、邏輯思維、反應速度等方面的表現要優于女性,但女性在語言溝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工作的細致程度方面則更占優勢。

            “男女航天員有差異,也各有優勢,可以形成有益互補。”楊宇光說。

            身著定制艙外服進行太空漫步

            11月7日晚,王亞平的出艙標志著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漫步”,她身著的新艙外服也在太空中首次亮相。

            “艙外活動分為兩類。”楊宇光介紹說,一類是太空漫步,指在失重、微重力條件下進行的出艙活動;另一類是在月球表面進行艙外活動,屬于有重力條件下的活動。

            楊宇光指出,為使王亞平順利執行本次出艙任務,我國主要從兩方面做了充分準備,一是艙外服,二是對航天員進行嚴格訓練。

            “國外女航天員出艙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女性專用艙外航天服。”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此次亮相的新艙外服由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運上太空,是專門為女性出艙活動設計的艙外航天服,尺寸大小按照王亞平身材專門設計,因此比較合身,可保證航天員動作靈活,減少體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艙外服與太空環境之間存在約40千帕的壓差。在太空做‘踩油門’這個動作時,必須克服強大的內外壓差才能實現,極其消耗體力。”楊宇光指出,這套艙外服對下肢部分進行了版型優化,使得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對位更為準確,這就讓體型瘦小的航天員穿著更適體,更利于女航天員控制腳限位器來調整自身姿態和方向,順利執行出艙任務。

            為了“駕馭”艙外服,地面訓練中,王亞平穿著200公斤的水下訓練服,在中性浮力水池下工作五六個小時,訓練完手抖得都拿不住筆。“針對出艙訓練,我必須縮小和男航天員的差距。怎么縮小這個差距?就是練。”王亞平曾經這樣說。

            王亞平生性不怕吃苦、不服輸,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她加大自己的訓練強度,為此甚至放棄很多假期。王亞平的體質訓練教員提到,每次王亞平都要針對出艙任務加練臂力,練習抓握鉛球、俯臥撐、舉杠鈴等。體質訓練中,她也總是走得最晚。

            楊宇光回憶,他和王亞平初識是在2014年,那會兒王亞平剛從神舟十號飛船返回地球一年多,近年來她更是完全專注于航天訓練。“身著艙外服的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行動和操作主要靠上肢。男航天員臂力、體型和臂展具有先天優勢,女航天員要加強對加壓后艙外服的操控力,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楊宇光說。

            女性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天任務

            “女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于男性,體內鐵的含量和產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長期載人航天任務。”龐之浩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人們發現,女航天員在航天活動中的作用與男航天員有所不同,女航天員在太空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太空 中國女航天員 定制艙外服 載人航天任務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