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呼嚕打得響,可能增加腫瘤發病風險。這絕對不是玩笑!
最近《中華醫學雜志》刊登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歐瓊教授與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熊海林的一篇題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腫瘤患病關系的研究進展》研究綜述。該文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發病機制中的一些因素參與了腫瘤的發生發展。OSA的間歇性低氧(IH)通過增加基因突變頻率、促進內皮細胞增殖、刺激活性自由基生成等多個途徑參與了腫瘤的代謝、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等發生發展的過程。
“從現有的研究數據來看,OSA嚴重程度初步顯示出了與腫瘤死亡率的關聯。”歐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中重度OSA的患癌風險可能更高
OSA是一種高患病率疾病,以睡眠期間上氣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導致的呼吸暫停和(或)低通氣引起的間歇性低氧(IH)及睡眠片段(SF)為主要病理生理表現。
它可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包括氧化應激、炎癥反應、交感神經興奮等,是肺動脈高壓及肺功能損傷的重要原因,也被認為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開始關注OSA與腫瘤的關系。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探討了OSA與腫瘤的共患關系,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與低于90%的夜間血氧飽和度時間(TS90%)作為OSA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在相關OSA隊列與腫瘤的研究中均有涉及。
目前,國內外最早關于OSA與腫瘤患病關系的臨床研究是西班牙的一項大型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該研究對2003年至2007年七所西班牙教學醫院中4910例OSA患者進行了平均4.5年的隨訪。最終發現,腫瘤發病率與TS90%獨立相關,特別在大于65歲的男性OSA患者中,AHI越高、TS90%越長,腫瘤發病率越高。
隨后,加拿大、法國、美國等研究機構均對OSA患者與腫瘤發病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嘗試將OSA與不同腫瘤發病情況進行比較。
“但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OSA對某種特定類型腫瘤的發病影響更大。”歐瓊說,在OSA與特定腫瘤的研究中,幾項針對OSA中新發結直腸癌的研究結果則較為一致,其余特定腫瘤相關研究較少。
不過,近期納入更多研究的薈萃分析則提示,OSA與所有類型腫瘤的發病率獨立相關,中重度OSA的患癌風險更高。
歐瓊表示,因各研究的設計、方法和樣本量之間均存在差異,上述薈萃分析的統計異質性也不可避免,同時年齡、體重、性別、吸煙等混雜因素也少有納入分析。“僅能初步認為OSA可能增加腫瘤發病風險,但較難推測其獨立相關性”。
難以推測OSA與腫瘤的獨立相關性
除了關注OSA患者的腫瘤發病情況,也有研究學者報道了腫瘤患者中OSA的患病率,目前關注較多的為頭頸部腫瘤。此外,論文中介紹了口腔癌、皮膚惡性黑色素瘤、腎透明細胞癌以及肺癌患者中OSA的患病情況。
“從現有的研究數據來看,并未發現在腫瘤患者中OSA患病率存在明顯差異。”熊海林說。
不過,在相關動物模型中,作為OSA標志的間歇性缺氧增加了黑色素瘤細胞的生長、壞死和肺轉移,促進肺癌模型中的癌細胞侵襲性。IH和SF還可以促進外泌體的形成,增加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及改變腫瘤組織免疫微環境中的巨噬細胞和CD8+T細胞的活性,從而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
熊海林表示,當關注全腫瘤死亡風險時,腫瘤類型、惡性程度、治療與否、治療方式等往往難以納入分析。當關注個別腫瘤亞型的死亡風險時,又會因為樣本量少及缺乏代表性而無法明確OSA與哪種腫瘤死亡的關系最大。
此外,各個國家地區的醫療水平、醫保政策不同,腫瘤死亡率的差異非常明顯。
“目前,我們可以初步認為OSA可能增加腫瘤發病風險,但難以推測二者的獨立相關性及OSA相關的特定腫瘤類型。”歐瓊說,代表OSA疾病程度的夜間血氧飽和度參數值在多項研究中顯示了一定的預測價值。因此,作為一種多系統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OSA與腫瘤的患病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作者:張思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