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建議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 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供給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2022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供給的提案。皮劍龍注意到,居家養老生活中,老年人出行不便,成為了老年人從社區到社會、加強社會參與的瓶頸。

            皮劍龍建議將出行服務納入居家養老服務中,讓老年人在社區就能獲得充足的、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同時,要推行交通出行適老化服務,降低數字化出行使用門檻,推進在社區建設暖心車站等數字化出行適老設施,讓數字化出行普惠老年人群體。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布的《老年人出行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全國10個主要城市受訪的1000名老人中,有21%的老年人日常出行距離不足1公里,75%的老年人日常出行距離不足5公里。

            皮劍龍稱,在數字化時代,不能讓老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小。建議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讓老人便于出門、敢于出門,為加強老年人社會參與做好支持。

            為更好完善提案內容,兩會前,皮劍龍專程調研了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暖心車站。

            朝陽門街道是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明星”片區,最早建設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并為老年居民打造了“15分鐘居家養老宜居圈”。

            但是,老年人出行也困擾著這個“明星”片區。調研活動中,老年居民王女士就提到,平時她和老伴兩人居住,兒子不在北京。有一次,老伴突然胸悶胸痛,需要盡快去醫院,但是小區門口打不到車,有些出租車已經接了手機訂單,空車路過也不能停車。老兩口為了更快打車,分頭去了小區兩個門,誰先攔到車再去接對方。

            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工作人員表示,這就是老年人出行面臨的典型困難。社區也曾試過鄰里互助,以及在養老服務中心專門設置老人用車,實際運行起來效果都不太好。

            去年,隨著交通領域適老化改造的推進,朝陽門街道依托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采用“社區+物業+養老服務”的模式,引入了高德打車的適老化出行服務,在社區建設助老打車暖心車站。

            助老打車暖心車站將手機叫車的門檻降到了最低,不需要單獨下載APP、不需要輸入起終點、不要求必須線上支付,老年人只需要掃一下、點一下就能將附近的出租車呼叫到暖心車站。經過實際使用反饋,社區發現暖心車站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老年人“不會叫車”“叫不到車”“找不到車”“不會支付”等問題。

            目前,暖心車站已經在北京100多個社區落地啟用,除北京之外,還覆蓋了杭州、深圳、鄭州、合肥等多個城市。

            皮劍龍表示,“要把最基層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在關于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供給的提案中,皮劍龍建議,要加快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降低數字化出行的使用門檻,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建議將出行服務納入居家養老服務清單,為老年人從社區回歸社會、加強社會參與做好支持;探索“社區+物業+養老出行服務”模式,把出行服務引入社區,無縫銜接;推動在全國社區建設暖心車站等數字化出行適老設施,讓老年人能夠看得見、用得上助老打車等服務;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引導老年人學習使用數字化出行服務。

            2021年,交通運輸部將“便利老年人打車出行”作為更貼近民生實事,采取多項舉措,積極推動老年人交通出行服務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包括推動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在社區、醫院等老年人打車需求較高的場景設置暖心車站。

            今年,交通運輸部將在便利老年人打車出行的基礎上,統籌考慮老年人打車、乘坐公交等出行需求,將“推行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作為今年的更貼近民生實事。(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楊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數字化出行 老年人群體 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 養老服務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