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3.38億人次完成義務植樹15.8億株 吉林省全民義務植樹40年繪就綠水青山

            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40年來,吉林省深入發動,人人動手,年年植樹,堅持不懈,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持續凝聚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吉林省用40年的時間運筆,濃墨重彩地渲染出一幅綠水青山的丹青圖。

            據統計,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年,吉林省共3.38億人次以各種形式參加義務植樹,完成義務植樹15.8億株,建立和完善義務植樹基地1.17萬處、面積達20多萬公頃,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參與義務植樹的氛圍逐漸形成,全省的生態有了很大改變。

            多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義務植樹工作,將義務植樹納入重點生態工程,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以大工程帶動大綠化,以大綠化帶動大發展。先后將“三北”防護林工程、十年綠化吉林大地活動、九五綠化工程建設、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等工程和全民義務植樹相結合,取得了較好成效。2020年開始把每年的4月作為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發動全省上下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大干30天,把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和公路、鐵路、河流防護林建設作為春季義務植樹的主戰場,通過開展河流庫區綠化、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公路鐵路綠化美化、村屯綠化美化等重點工程,為開展義務植樹提供工程載體,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引導社會公眾履行植樹義務。

            全省各級綠化部門不斷豐富義務植樹形式和內容,積極推進冠名植樹、認種認養、捐資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設施修建、參與綠化宣傳、志愿服務、保護古樹名木等活動,拓寬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的渠道。吉林省創新性地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搭建網絡平臺,落實建設基地,包裝綠化項目,建立運作機制,為更多公民參與義務植樹、提高盡責率創造便利條件。吉林省公民可登錄“吉林全民義務植樹網”,按照“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種途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春季造林前,網站上會公布一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以及地方主題植樹活動,作為“實體參與”的載體。公眾可在網站上選擇想去的義務植樹基地,或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盡責形式,通過電話報名或網上報名預約參加。吉林省還開展了蓮花山“植綠傘護水缸”和通榆縣“栽一棵治沙樹”等網絡捐款項目,作為“網絡參與”的載體。公眾可以在線捐款,實現足不出戶履行植樹義務。吉林省以“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突破口,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方式方法創新,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

            每年春季,吉林省綠化委員會都與宣傳部門聯合制定義務植樹宣傳報道方案,印發造林綠化宣傳標語口號,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上發表新聞作品、開辟專欄專版、播發公益廣告,同時通過舉辦義務植樹成果展、散發宣傳材料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發動全民參與義務植樹。各地、各部門也以省領導參加各地義務植樹為契機,采取領導訪談、播放專題片、張貼宣傳畫、懸掛宣傳標語等方式,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形成了全方位、大角度、高頻次的強大輿論態勢,為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營造了良好氛圍。尤其是2020年以來,每年都召開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新聞發布會,2020年首次發布了《吉林省“全民共建 綠美吉林”活動月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倡議書》,積極宣傳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參加“黨員林、青年林、巾幗林、親子林、愛情林、抗疫英雄林、企業家林”等各類義務植樹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發動,凝聚合力,增強共識,調動了全社會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吉林省還將義務植樹工作與各類綠化和生態評比表彰掛鉤,對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中業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宣傳。隨著全民義務植樹深入開展,“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理念厚植人心,生態文明思想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同,公眾愛綠植綠護綠意識明顯提高。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年,給吉林省帶來的生態變化是顯著的。截止到“十三五”末,吉林省森林面積達843.15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0.96億立方米。2019年的吉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結果顯示,吉林省森林每年產生的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等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高達9000億元,森林碳匯總儲量16.2億噸,均居于全國前列。這些數字標志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吉林省生動的實踐寫照。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通訊員 趙冷冰 魏靜(圖片由省林草局提供)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