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您別去了,我們年輕身體素質各方面都好,還是我們去吧!” “你們好好在家留守,安心給患者人看好病,我事情不多,家里沒負擔,我去當志愿者,都別說了,就這么決定了。”這是吉林省前衛醫院急診科返聘老專家王曉鐘同科室醫生道別時的一段對話。
3月15日,吉林省前衛醫院急診科專家王曉鐘跟隨李鳳強副院長帶領的團隊登上了支援疫情較嚴重的長春市九臺區的大巴車。
3月15號11時,團隊到達九臺區指揮部領任務, 13時來到任務執行地點九郊街道所屬的街道小區和村屯。
隊員們頂著入春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入戶開始核酸采集,王曉鐘所在的一組負責的是九郊街道的唐家村。
由于天氣的原因,村子里拉隊員的車輛輪子直打滑,穿著防護服的腳行走更是困難,防護服被雪打濕了,冷風一吹,渾身冰冷就連手指也凍僵了……
王曉鐘和他的戰友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了第一天的采集任務,首戰告捷。
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王曉鐘沒有絲毫退縮,和隊員一道認真采集每一份標本。直到21時才脫下防護服,23時返回到駐地吃飯。
王曉鐘為九臺區唐家村居民入戶采集核酸
3月18日,九臺區開啟了第六輪全員核酸檢測,凌晨3點去東湖社區的甘家嶺村九隊,挨家挨戶地采集核酸,任務量比較大,采集將近十個小時,任務完成。
為配合任務行動,19時,王曉鐘和戰友們登上了執行任務的大巴車,大家就在車里簡單休息,待命。
零時,團隊接到任務出發去九臺街道西城社區,當地氣溫零下10多攝氏度。而這個夜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直至第二天的早8時任務結束,他們經過了整整一夜的努力付出。
王曉鐘與其他隊員們深夜為九臺區居民采集核酸,只能借助車里微弱的燈光照明
3月20日,下午去九郊街道出任務,李鳳強副院長和王曉鐘分別選擇了疫情比較重的兩個村。之前去過的唐家村疫情依然嚴峻,連之前王曉鐘接觸的村干部有的也被確診了,所以采集風險比較大。入戶采集有陽性患者,也有密接人員,王曉鐘領著幾個隊員全部在室外穿脫防護服,盡可能地避免感染。王曉鐘和戰友們沒有絲毫退縮和害怕,工作了大約8個小時左右,任務圓滿完成。
王曉鐘為九臺區唐家村居民入戶采集核酸
“疫情形式嚴峻,我作為一個資深的老急診科醫生,雖然年齡偏大,也理應盡一份責任,也要起到一個表率作用。像醫院這些優秀的年輕人都在忘我地工作,也給了我力量,我就是吃點苦受點累,發生任何事情我也不怕。”王曉鐘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