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醫療隊首例氣切失能患者康復回家!

            失能之困,終得破局。

            既往腦梗死、腦外傷病史多年,ADL評分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新冠病毒肺炎(危重型)失能患者許先生,經過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二部抗疫救治醫療隊的全面系統治療,給予氣管插管接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氣管切開,最后成功脫離呼吸機,5月16日康復出院!

            吉大一院二部新冠肺炎抗疫救治醫療隊作為本輪省內疫情救治“主力軍”,承擔著基礎疾病多、治療難度大的重癥患者的救治重任。

            在重癥診療專區,80%的患者給予氣管插管接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多為高齡、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失能、失智患者。對于這些存在人工氣道的危重型患者,醫療隊率先成立新冠肺炎患者氣道管理團隊,進一步強化對新冠患者氣道管理能力,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打通危重患者“生命通道” 守護“生命之路”。

            收治的氣管插管患者幾乎均合并心腦血管基礎疾病、體質虛弱或意識不清,咳痰能力差,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從而導致脫機困難。醫療隊長鄭楊教授指出選擇恰當時機,為患者實施氣管切開手術通暢氣道,是扭轉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氣道就是他們生命的通道,集中呼吸、重癥及危重癥護士組成氣道管理團隊專班,為生命的通道保駕護航,讓生命得以延續。

            重癥診療專區的隊員涵蓋了來自心內科、重癥醫學科、內分泌代謝科、肝膽胰內科、呼吸內科、心臟外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的20名青年骨干醫生及115名優秀的護理人員,是一支素質精良,經驗豐富,團結協作,能打勝仗的優秀團隊。

            氣道管理團隊定期評估患者痰液性狀、咳痰能力;評估氣管、腸內營養耐受情況,防止返流誤吸;定期監測氣囊壓力變化,間斷給予氣囊上滯留物吸引。并依據痰液粘稠度及時評價、調整痰液濕化效果,根據患者氣道保護性反射能力,選擇深部或淺部吸引按需吸痰,必要時及時給予支氣管鏡肺泡灌洗。

            采取舒適化治療方案,重癥醫學、呼吸專業護理人員針對咳痰能力及痰液性狀“一患一策”,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每日給予口腔護理,加強手衛生及無菌操作制度。針對患者意識狀態及脫管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并積極采取預防應對措施,無一例患者出現氣管插管意外脫管。

            截至5月16日0時,累計收治新冠感染者2117人,累計出院2060人,目前在院患者57人。在重癥診療專區,截至目前已完成氣管插管31例,氣管切開8例,深靜脈穿刺置管33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灌洗術43例,CRRT5例,ECMO治療2例。“重癥精兵”超強的技術正是來自于臨床經驗的積累,來自于危難時期的千錘錘煉和擔當實干。

            “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要做一個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我們有信心,明天更美好!”送別許先生后,他的主治醫師張奧這樣說。

            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醫療隊充分發揮綜合型“國家隊”醫院的強有力優勢資源,發揮專業水平、發揚專業精神,分級、分層、分團隊精準救治與護理,扶危渡厄,共克時艱,齊心協力,定能打贏家鄉保衛戰!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氣管插管 基礎疾病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