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通化縣,有一位93歲的老兵,他16歲從軍,參加過多次戰斗,曾立大功一次。
他就是宋長齡。
7月13日,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宋長齡老人的家中,與老人共同回顧那段為理想而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
(資料圖片)
1929年,宋長齡出生于柳河縣紅石子鎮葦塘溝村,5歲時,父親癱瘓在床,母親體弱多病,全家投奔到通化縣大泉源裕民村的六叔家。15歲時,母親積勞成疾,無錢醫治去世,不久年僅11歲的妹妹也離開人世。
1945年,宋長齡參加了八路軍,在部隊負責為各部隊分發糧米等后勤物資。1946年,在一次戰斗中,年僅17歲的宋長齡冒著生命危險與戰友死守糧倉,確保了后勤物資安全。
當晚,宋長齡正在警衛室,聽到有急促的敲門聲,發現緊急情況后,立刻請示值班領導。在一番戰斗后消滅了敵人,保護糧秣處位置沒有暴露。
后來宋長齡跟著部隊輾轉東北各地,許多地名如今他已經記不清了,“當時我們冬天里有時候沒糧食就吃雪,秋天渴了、餓了喝河水。”
宋長齡向記者介紹,有一次戰士們喝了草甸子里的水后中毒,臉上身上腫脹,險些送命。還有一次連著幾天在雪地里埋伏著,雙手雙腳都凍木了,失去知覺,甚至有的戰士因此傷殘。
“我這條腿受過傷,直到現在皮膚都是黑的,和其他地方的皮膚顏色不一樣。”在沈陽北戰役中,宋長齡所在的班接到攻城命令后,12個人正在城邊商量進攻的戰術,身邊突然落下一顆炮彈,當場炸死了一名姓張的戰友。時隔多年,宋長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依然滿是悲痛:“當時我的戰友被炸得面目全非。”
沈陽解放后,部隊整編,宋長齡所在的部隊主要任務就是保衛首長安全,警衛團團長時常帶領戰士學文化、學政治、學軍事。隨著東北全面解放,宋長齡隨軍南下,但是由于負過傷,宋長齡身體十分虛弱,部隊考慮他的情況,建議他回家休息,最終宋長齡在經歷了六年的出生入死后,再次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鄉后,宋長齡也始終難以割舍對部隊的感情,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三個侄子全都從軍,成為了當地有名的“行伍世家”。
戰斗生涯漸行漸遠,但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卻始終在宋長齡的胸中。宋長齡在兩個兒子的攙扶下,站在軍旗前,盡量站直身體,敬起軍禮。屋內屋外,一片莊嚴肅穆,共同感受著宋長齡老人身上的愛國力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郭雍皓
攝影 李煦 視頻后期 馬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