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快報:省內首例!吉大二院成功為低體重早產患兒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孩子是早產兒,出生僅一個多月,出生時體重僅有1650g,這次給孩子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難度非常大,屬于省內首例,國內罕見。”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兒科主任張云峰教授介紹說。

            近日,吉大二院多學科聯動,成功完成一例低體重早產患兒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標志著吉大二院跨進國內低體重患兒心臟起搏器植入治療前列。

            孕期不足33周的新生兒小桐(化名)出生后因呼吸困難入住吉大二院新生兒科,新生兒評分(Apgar評分)1分鐘7分,合并心率慢、皮膚青紫,呼吸窘迫,心電圖檢查提示:心律失常-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導致心跳變得緩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持續下去,全身臟器供氧都會跟不上,哪怕哭鬧或出汗多一點,都可能讓孩子處于暈厥、休克等危險境地,嚴重的還可能大腦缺血、缺氧,甚至心臟停跳,隨時有猝死風險。

            吉大二院新生兒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兒外科、麻醉科多學科會診,利用我院多學科優勢,針對該患兒低體重特點(手術時體重為2500g左右),制定精密細致治療方案,成功為新生兒小桐的心臟戴上“發動機”——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幫助孩子的心臟正常跳動,使小桐今后能像普通孩子一樣長大。

            新生兒體重低,這對于手術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

            需要在極小的區域把心臟起搏器電極片固定在薄軟如紙的心外膜上,好比在嫩豆腐上繡花,一針一線都要極其精細,既要縫合牢靠又要避免損傷重要組織。

            而且由于新生兒皮下脂肪極少,皮膚組織脆弱,起搏器囊袋制作要求精度極高。

            由心外科副主任王天策、兒科主任張云峰、兒外科負責人谷野、麻醉科副主任孫旭芳、心內科張春鵬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克服困難,結合多學科技術優勢成功完成心外膜電極置入,測試電極的感知、閾值及阻抗指標均良好,根據新生兒生長迅速特點充分預留電極長度,采用針極電刀精細游離組織保障囊袋層次完整。由于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專門針對嬰幼兒的心臟起搏器,選擇的是最小的一款常規心臟起搏器,并且能夠根據孩子今后的生長發育不同時期隨時進行心率調整。

            據了解,本次吉大二院為低齡、低體重的新生兒成功植入起搏器治療,刷新了省內低體重患兒植入起搏器手術記錄,是我省新生兒管理及起搏器治療領域新突破。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圖片由醫院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心臟起搏器 兒科主任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