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的你,或許還記得小時候過年時長輩們坐在炕上打著牌,晚輩們在炕下繞著桌角嬉笑打的場景吧?伴隨著電視里熱鬧的春節聯歡晚會,喜慶歡樂的氛圍在每個人的身邊環繞。
2022年的今天,再次看到上世紀80年代過年時的場景又會是什么感受?長春網友李航和一群“演員”復刻出來的80年代東北年夜飯場景的視頻,今日占據到抖音長春同城榜第4位,狠狠戳中了網友們的淚點。
【資料圖】
網友紛紛表示好想回到從前啊,再也回不去了!這也同樣是刻在你腦海中的年夜飯場景回憶嗎?當年也就是如此吧!
在視頻畫面中,不論是上世紀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還是掛在墻上的黑白照片,亦或被正在搗鼓的大蒜,哪怕一個擺在桌上的算盤,都與80年代實景完美融合,讓網友恍惚間分不清這是過去還是現在。
27日,中國吉林網記者聯系上了李航,對其做了采訪。
針對網友關注的問題,如技術上如何還原80年代場景,細節方面,如上世紀80年代人的發型和現代人發型的差異怎么處理, 李航解釋,“80年代的人們發型鬢角比較長,頭發大部分梳的學生頭、三七分,和現在有很大不同,如果展現在鏡頭上很容易穿幫,我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都戴帽子。實際上戴上這個帽子后,大家覺得氛圍感更足了,互相瞅著更高興。”
坐在沙發上穿著格子衫的人就是李航,40多歲,現居長春市,目前是一名職業經理人,負責運營酒店、燒烤店,平常便喜歡收藏一些老物件,看一看老書,另外也是一名資深的攝影愛好者。
談起創作這部視頻作品的初衷,李航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小時候記憶里的老房子、老街道,還有兒時玩的一些小游戲都找不到了。過去的房子變成了高樓大廈,過去的小巷道變成了大馬路,所以長大以后特別懷念過去那段時間的生活,便想到把兒時的記憶百分之百地復刻出來。通過我的抖音展現出來后,和大家找到了共同的回憶點,就是想給大家帶來快樂。”
圖片里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不同建筑對李航是有特殊意義的,”這張是60年代的建筑,草房。這側是70年代的建筑,磚房。另一側是80年代的建筑,老話講叫扒灰兒,用抹子把水泥上邊的光度巴拉下去,變成麻面,中間做成菱形塊或者圓形作為裝飾。草房是我老家,姥姥姥爺居住過的地方,都是我兒時的記憶。磚房是我記事起住的第一個房子,而水泥房是我當兵之前,1995年住過的房子。所以這三個不同的建筑風格代表了我從小長大的一個過程,在創作過程中也能回想到小時候和親人、小伙伴們在一起的一切。”
在參與拍攝的過程中,也給出鏡的“演員”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通過拍攝想起了很多小時候的記憶,細想起來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說小時候在冬天和小伙伴滑冰車,小伙伴圍在一起彈溜溜,都是很有意思的事。為了保暖,在冬天時窗戶還會釘上塑料布。感覺和現在的最大不同是過年吃餃子,小時候都盼望著過年,能吃頓餃子,可香了!”作為參演“演員”的鄭先生略帶懷念地說道。
在李航的社交平臺里,已經發布的作品有800多個,獲得了300多萬的點贊和30萬+的粉絲。
“構思一個作品的靈感完全來自我的親身經歷,我的父親他們哥五個,每家兩個孩子,算上大人,一共20多口人在一起過年,大人擺上兩桌,奶奶、姑姑、嬸嬸在地上包餃子、剁酸菜、燉雞、燉魚......另一邊父親、叔叔打麻將,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幫把手。小孩們圍在炕上的桌子邊吃雪糕、花生,這些在作品里也有體現。記憶中在奶奶家過年是什么樣,我便把它還原出來了,我相信當年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才會引得大家的共鳴。”復刻上世紀80年代東北過年場景的視頻火了以后,李航每天會收到很多網友留言,“感覺很高興,我的作品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我的付出有了回報。”李航說。
對于下一步的計劃,李航表示在閑暇時間還會繼續復刻這些美好的回憶,希望廣大網友們在這一系列作品中發現生活中的快樂。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劉賾瑞 文 羅浩 攝 馬瑞 視頻制作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國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