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月11日起,吉林省出現今冬以來首場大范圍雨雪寒潮天氣。這是一場影響范圍廣、雨雪相態復雜并伴有寒潮大風的一次天氣過程。截止至13日0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22.6毫米,長春市區積雪深度達到18厘米。省氣象局黨組提前部署調度,全省各級氣象部門擰緊繃實工作鏈條,將一項項密集部署落實到全程氣象保障服務中,筑牢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11月8日,距離這場天氣過程還有3天,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世恩發出早部署、早應對的動員令,要求切實把初雪氣象服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次全能型冷空氣攜雨雪而來,近年光顧吉林的凍雨是否會再次出現是政府部門和公眾的關注重點。各級氣象部門預報員科學研判,力求預報預警信息及時準確。10日,一則《明顯雨雪寒潮降溫即將來襲 做好各項防御》的重要氣象報告明確指出“各地基本不會出現凍雨”。全省雨雪寒潮安全防范工作調度會迅速召開。省應急管理廳和省氣象局聯合提醒做好雨雪天氣防范工作,相關部門應時而動,通力協作、握指成拳,防范應對工作有序高效。隨著雨雪如約“解鎖”,“遞進式”服務也迅速開啟,逐3小時精細化雨雪實況和未來預報給各地政府部署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11月9日,為了讓氣象信息廣泛傳播,省氣象局組織召開雨雪大風寒潮天氣新聞發布會,迅速對公眾關心的降雪時段、影響程度進行詳細解讀。各級氣象部門領導扛責在肩、靠前指揮,值班員更加及時更加迅速加密發布實況信息,暴雪藍色預警信號、道路冰雪預警信號、寒潮黃色預警信號相繼發布,并聯合省衛健委發布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氣象條件黃色預警信號和心腦血管疾病氣象條件黃色預警信號,速度、密度、力度趕超汛期。
11月12日7時40分,吉林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雪、寒潮)IV級應急響應,相關單位迅速進入應急響應狀態。11日12時至11月13日10時,利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共發布預警信息228條。
為了讓服務的觸角更加精細,各級氣象部門強化與相關部門聯動。12日一早,省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宋瑞祥已趕到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開展合署辦公,隨時將天氣影響告知調度員。交通部門及時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科學部署警力,加大巡邏防控力度,將天氣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樣的線上線下服務在電力、保險等多個行業同時開展。國家吉林電力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城市“生命線”等79條重要線路特訓特護,全力確保電網供電可靠。長春火車站成立了應對降溫降雪的惡劣天氣保障組,強化值班值守,第一時間對道岔、站臺等關鍵部位進行清掃。龍嘉機場第一時間啟動除冰雪預案黃色預警,結合氣象預警信息等開展航班調時、調減工作。吉高集團以雪為令,組織1600余人、880輛除雪防滑機械出動力保高速公路安全暢通。長春市城市管理局出動1.6萬環衛、1700余臺套設備上路“硬核”清雪。降雪過后,溫度大幅降低,供暖部門隨時調整供熱參數,確保供熱穩定均衡。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昕
通訊員 張曉霞 敖艷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