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特殊時期,已經50多歲的斷指患者張大哥(化名)是不幸的,不僅感染了新冠肺炎后依然帶病工作,還斷了右手三根手指。但他又是幸運的,同樣帶病堅守崗位的吉大一院崔建禮及醫護團隊,在低溫的層流負壓手術室內,“禪坐”7個小時,挽救了他賴以維持生計的寶貴的右手。
12月19日,吉大一院急診外科來了一位50多歲的東北漢子,他的右手血肉模糊,食指、中指、環指都已經只剩一部分了。患者是一位工人,在操作機器時,被碾壓擠掉了三根手指,創口邊緣不整齊,救治難度極大。吉大一院手足外科醫護團隊迅速進行初步的傷口處理,并且調配人員準備手術。
當天值班的教授已經持續三天發燒到39度多,而該手術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長時間高精度操作,對于醫生的耐力和體力都是考驗。為了保證救治效果,值班教授搬來了“救兵”——當時,已經呈現“陽性”,前一天還發燒寒戰的手足外科教授崔建禮。
“我們要搶時間。但這一次,不僅僅是與再植的救治時間賽跑,更重要的是和我發熱的時間賽跑。我需要搶在我發熱之前完成手術,否則一旦手抖了,就做不好這個手術了。”崔建禮說。
手術從下午5點多持續到12點。為了不遮擋視線和確保手術操作的精準,崔建禮沒有穿三級防護服,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手術當中:從徹底清創、手術設計,到骨折固定、修復肌腱韌帶,再吻合神經血管,最后縫合皮膚。每一步他都親自完成,一絲不茍……高強度的手術下來,全程沒有喝一口水。
為陽性患者進行手術的第三手術室是層流負壓手術室,手術室內的溫度僅能維持在19-21度之間,從天花板上垂直吹下來新風使管床的涂積豪醫生頸部都無法耐受,被迫臨時用敷料遮蓋保暖。好在手術室為患者準備了近身取暖的暖風。崔建禮穿著棉衣棉褲,做完手術下臺,膝蓋已經感覺疼痛僵硬,但他沒有一點怨言。
“下臺后,喝了1200毫升溫開水都感覺好幸福。同志們都說,沒什么怕的!干就完了!”
頑強拼搏,樂觀堅守。此時此刻,吉大一院還有很多位像崔建禮一樣的人,在特殊時期的艱難時刻,以仁心妙手,不負醫者初心。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越明
圖片由醫院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