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26條”行動計劃、“13條”政策舉措!長春全力為民營經濟賦能加力

            1月29日,長春市突出發展民營經濟暨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省賓館召開。

            中國吉林網獲悉,今年,長春市制定了“26條”具體務實的行動計劃,同時出臺了“13條”真金白銀的政策舉措,進一步為民營經濟賦能加力。


            (相關資料圖)

            在賦能上,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長興基金投資力度,引領撬動更多銀行金融機構資金和社會資本注入民營企業;在減負上,頂格落實各類稅費優惠政策和融資擔保、貸款貼息政策,著力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在保障上,突出抓好水電氣熱和土地等要素供給,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激活上,全力抓好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試點,持續深化審批和監管改革,大力推行市場“非禁即入”,不斷增強民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服務上,集中打造一批專業化服務平臺,全面建設人才、融資、商務、培訓等“10大服務體系”,助力民營企業提升發展質效。

            為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會議現場為獲得2022年國家、省、市專項的502戶企業發放18309萬元獎勵資金,為進一步提振士氣、鼓舞干勁、激勵民心,實現全市經濟一季度開門紅和2023年度既定工作目標提供堅實基礎。

            “26條”行動計劃、“13條”政策舉措,讓長春市的民營企業備受鼓舞,干勁十足。

            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賈宏光展望未來時表示,公司將于2023年提前完成138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計劃。“下一步,長光衛星將堅定不移地走以創新促發展、以質量增效益的發展道路,堅持開展基礎性、戰略性研究,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航天信息產業創新發展。”

            長春合心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天偉表示,作為民營企業代表很受鼓舞,這些都是對民營企業下一步發展利好的政策。其中有一條鼓勵制造型企業進行智能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讓公司有機會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制造型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做出服務。

            吉林省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生表示:“2023年我們民營企業希望在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調動更多力量和資源,締造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激發我們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據悉,近年來,長春市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占長春市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50%,日益成為長春加快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2022年,全市民營市場主體突破140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7%,吸納就業人數占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的90%。長春市連續5年實現人才凈流入,其中90%以上的人才流向民營企業。

            2022年,長春市各級“專精特新”企業由2021年的485戶增加至1037戶,同比增長113%。各“專精特新”企業共擁有研發機構1175個、戶均1.52個,獲得專利11896個、戶均11.47個,均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長春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80%。

            長春市的民營經濟發展,面臨著哪些新機遇,下步有哪些新舉措?

            對此,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延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民營經濟面臨著更加利好的宏觀環境、更加強勁的發展勢能、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長春市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就是要營造氛圍、提振信心、鼓舞士氣,特別是我們制定了‘26條’具體務實的行動計劃,同時出臺了‘13條’真金白銀的政策舉措,進一步為民營經濟賦能加力。長春市委市政府將持之以恒舉全市之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環境、創新環境,真誠歡迎廣大企業家到長春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郭雍皓 攝影 李煦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民營經濟 市場主體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