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鋼軌醫生”踏雪出行保春運-每日視點

            2月初的長白山區白雪皚皚。地處吉林省長白山區腹地的通化工務段管內,厚厚的積雪還覆蓋在鐵路線旁。早7點,宮偉輝緊了緊衣領,踏著腳下嘎嘎作響的積雪,提前來到單位準備工具,這樣他可以為工友節約半小時的工具準備時間。

            宮偉輝是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通化工務段探傷車間工長。春運期間,車間40名黨員主動請戰成立3支黨員突擊隊,宮偉輝作為其中一支黨員突擊隊的隊長,他已帶領班組的7名黨員在車間負責的探傷困難地段連續進行加密探傷1個多月。

            通化探傷工區擔負的梅集線鐵路是東北糧食、煤炭運輸的重要的客貨運輸通道,每年冬季都有大批旅客和物資要通過這條鐵路去往全國各地,春運期間鐵路部門不斷加強客貨運輸保障頻次。


            (資料圖片)

            鋼軌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鐵路客貨運輸安全。而鐵路鋼軌探傷工的任務,就是對車輪下的兩根鋼軌進行“CT”檢查,他們要利用超聲波探傷儀檢測鋼軌內部,用小鏡子、小鐵錘等人工方式檢查鋼軌外部,及時發現鋼軌存在的傷損,他們也被稱為“鋼軌醫生”。

            7時30分,宮偉輝同作業職工們開完班前會,便乘坐作業車來到梅集線229公里。他們要抬上40多斤重的儀器,爬上30度的雪坡才能到達今天的作業位置。

            到達作業位置在“聯控”確認區間無車后,便開始進行探傷作業。兩臺超聲波探傷儀在鋼軌上緩慢移動,發出的嘀嗒聲和探傷小錘敲擊鋼軌的清脆聲,在山谷里混合成獨特的“樂曲”。探傷的訣竅就是從“樂曲”中判斷鋼軌是否有損傷。

            兩臺超聲波鋼軌探傷儀,在身穿橙黃色工作服的探傷工的推行下,緩緩向線路遠方走去。在零下20度的寒風中,探傷工們從頭到腳的防寒裝備也為他們在冬季室外作業提供了保障。

            “我們現在單位配發的‘勞保’都非常到位,每天從單位出來有工程車接送,帽子、手套、棉衣、防寒鞋都有配發,火食上調劑的也非常好,山區室外作業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們從身上一直暖和到心里,護航春運我們就更有勁了”。宮偉輝說。

            鋼軌“醫生”這項工作看似輕松,就是在線路上推著小車走走,來回看看,但實際工作中卻異常艱苦。“我們每天步行七八公里,平均一天在二萬步左右,步數能長期占領微信運動榜首”。探傷班長程洪濤笑著說。

            為了保證檢查準確,每一寸線路都要檢查到位,每一個鋼軌焊縫處,都要至少檢查兩遍。作業中遇到異常波型,他們就蹲在鋼軌旁邊,用手扒開雪堆,用小鏡子查看軌顎或軌底有無傷痕,小鏡子看不清時,就趴在冰冷的軌枕上,腦袋緊貼雪軌,用眼睛仔細看,用小儀器進行認真復核檢查。

            “春運來往的旅客和咱們這里的煤炭、糧食都是從這條鋼軌上運出去的,我們的工作只有細致再細致才能為這個重要的鐵路運輸線保駕護航。”宮偉輝和工友們深知自己工作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通訊員 滕大偉 李冬 郭磊 王強

            圖片由沈陽局集團公司提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超聲波探傷儀 黨員突擊隊 客貨運輸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