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6日,在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3年全省民生實事安排新聞發布會上,省水利廳副廳長王勝孝介紹了2023年民生實事首次提出推進農村24小時供水的初衷和下步工作安排。
他說,農村供水事關我省千萬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生活保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讓農村居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必要條件。
從2007年開始,吉林省委省政府已連續17年將農村供水納入民生實事。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全省已建成農村供水工程1.9萬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97.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8個百分點,取得了歷史性成效。但24小時供水工程占比僅28%,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有很大差距。推進24小時供水,可以不斷滿足農村居民現代生活用水新需求,有效推動鄉村旅游、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吉林省委省政府首次把推進24小時供水作為民生實事,明確提出年底前要“新增24小時供水工程1200處,惠及70萬農村居民,全省24小時供水工程占比達到35%”。
一是以提升工程保障能力為基礎,推動工程具備24小時供水條件。堅持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挖掘現有供水工程潛力,以城區、鎮區、重點村為圓心畫圓,采取管網延伸、以大并小、小小聯合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單項工程供水規模,同時,改造水源及水處理設備,確保水量、水質滿足24小時供水條件。
二是以落實工程運行經費為保障,確保工程24小時穩定供水。爭取中央資金、落實省級和縣市資金,使工程及時得到維修養護,確保工程正常發揮效益。同時,以縣為單位,以企業化運營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基礎水價+計量水價,力爭執行水價達到供水成本。逐村逐戶建立用水戶繳費臺帳,確保水費應收盡收,同步推進水費縣級統管、統籌使用,實現以大帶小,以強補弱,區域平衡。對水費遠遠不能滿足24小時供水成本的工程,建立縣級財政水費補貼制度,確保工程24小時穩定供水。
三是以任務目標為導向,切實壓實地方主體責任。按照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里將民生實事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縣(市、區),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定期調度通報,強化督導檢查,并將此項工作納入省政府重點目標責任制督導考核內容,指導任務縣制定工作方案,加強組織領導,逐個工程摸清水量、水質現狀,認真測算成本、落實經費,倒排工期推進工程建設改造,強化工程運行管護,確保水量充足、水質達標、工程穩定運行,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不斷滿足群眾飲水用水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彭紳 攝影 郭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