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天出發!一路走一路看,感受吉林省項目建設的強勁脈動!
在長春新區,北湖之畔,一座“天”字造型的建筑吸引人眼球,這里就是頗具神秘感的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長光衛星)在建的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大名鼎鼎的“吉林一號”衛星就誕生在這里。
圖為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園區正門
【資料圖】
吉林長光衛星作為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省首家“獨角獸”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吉林一號”是如何在這里孕育的呢?
今天,中國吉林網就走進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裝測試大廳,一探究竟!
在測試大廳,一線科研人員正在忙碌著,“吉林一號”高分03星整裝待發,公司正全力開展第四代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6星的研發制造工作。中國吉林網也親歷了“吉林一號”高分06星的生產。
圖為總裝測試大廳一線科研人員在工作
“ 衛星重量從初代衛星的400公斤級,降到了第三代衛星的40公斤級,研發成本也只有初代成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公司正全力開展第四代衛星‘吉林一號’高分06星的研發制造工作。”
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衛星型號副總師、姿軌控制研究室主任范林東介紹說,今年6月,“吉林一號”將有一個“一箭41星”初步發射計劃,正在加緊準備中。
而且,衛星的成本、重量還會下降一個等級,同時衛星的分辨率等各項指標將進一步提升。這不僅證明了吉林長光衛星進入低成本、批量化生產衛星階段,同時也為“吉林一號”星座的快速組網打下了堅實基礎。屆時,將會打破中國航天的發射紀錄。
圖為吉林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衛星型號副總師、姿軌控制研究室主任范林東接受采訪
從創立到成為東北首家、吉林省唯一的“獨角獸”企業,從1顆衛星到70余顆衛星組網,從初代衛星400多公斤重到不足50公斤……“吉林一號”在頻頻的科技創新中,成為一張響當當的“吉林名片”。
核心技術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在衛星制造領域,吉林長光衛星8年來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構建了獨特的衛星設計制造技術體系。“吉林一號”的研制實現了三次飛躍,在衛星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體積反而越來越小,發射成本也不斷降低。
圖為整裝待發的“吉林一號”高分03星
吉林長光衛星成立以來,依托“星載一體化”核心關鍵技術,建立了從衛星研發生產到遙感信息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帶動上下游700余家企業發展。
中國吉林網在采訪中了解到,公司正在建設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其中建筑面積9.67萬平方米的吉星樓已投入使用。這里集衛星研發、生產、檢測、試驗于一體,具備年產100顆衛星的能力。圍繞航天信息產業,園區帶動300余家上游企業和數百家下游企業同步發展。
圖為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航拍圖
未來,公司將以安裝一個全球無死角、全天時、全天候的太空監測網為目標,持續投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建設,預計2023年底前實現138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任意點10分鐘的重訪能力;2025年底前實現300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天覆蓋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拓展高分辨紅外、高光譜、SAR等多種觀測手段,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遙感數據產品。
問鼎蒼穹,追逐星辰大海。
隨著商業航天迅速發展,由吉林“長光衛星人”打造的“衛星+互聯網”產品“吉林一號”,已勾勒出一幅讓人向往的商業藍圖。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引擎,一路高歌,奔向太空。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 殷維/文 于佳/攝像 李煦/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