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他是螃蟹小學的“趙爸”

            今年52歲的趙紅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阿七鄉螃蟹小學的支教老師

            被孩子們稱為“趙爸”

            支教五年來

            他感受最多的就是來自孩子們的提問

            身處大山的他們

            有著清澈的眸子和笑容

            關于未來

            孩子們有期待,有向往,也有一些困惑……

            “趙老師,未來我能做什么?”

            “我怎么樣才能當籃球教練?”

            “醫生做手術時會害怕嗎?”

            ……

            每個問題

            可能都是夢想的起點

            老師會給孩子們怎樣的答案?

            一起來看趙紅明和學生們的故事

            ↓↓↓

            01

            趙紅明是一個“愛折騰”的人。他在國企工作過,又到廣東深圳的一家企業,從基層員工做到了管理層。后來,他又辭去工作開始騎行旅游。

            2017年,從西安騎行到廣東的路上,46歲的趙紅明遇到了兩位“高齡”騎友。閑聊中,談到為什么不在家頤養天年,對方說:“人吶,有時候總得為自己活一把。”

            這句話觸動了趙紅明,他也決定“為自己活一把”,去做真心想做的事。他選擇前往大涼山,成為支教教師。經過面試和崗前培訓,趙紅明接手了一批洛古波鄉署波西村核動力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我在這個年紀當老師,不想人生有遺憾,想為孩子們做些事。”

            大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課堂上,趙紅明是學生的老師,課堂外,他是孩子們的朋友。

            △趙紅明和孩子們下田

            趙紅明班上有一名學生叫吉伙子聰,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在外打工,子聰就在家放牛,直到11歲時才開始讀書。他珍惜讀書的機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有一天,子聰的爸爸突然打來電話,想為孩子辦理退學。子聰的家庭條件不好,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父親希望他能早點打工賺錢。

            趙紅明不愿看到孩子輟學,便對子聰的父親提出,“只要不讓孩子去打工,其他的我來想辦法”,對方這才勉強同意子聰留下。

            △趙紅明在學校附近幫子聰租下了一間房子,直到三年后子聰考入西昌市一所重點中學。

            趙紅明說,“這里的一些家長,對孩子上學這件事不太上心。他們覺得讀書沒什么用,孩子讀完初中就要去打工。”

            為了扭轉這樣的觀念,趙紅明反復上門家訪。有些家長只會講彝語,趙紅明就讓學生當翻譯,苦口婆心地對家長講述知識的重要性。一次次家訪下來,家長的思想發生了改變。不僅是趙紅明的話起了作用,更是因為看見了孩子的變化。“比如孩子的字越寫越工整,越來越愛干凈、懂禮貌,家長就會認為教育是有用的。”

            02

            需要改變的,不只是家長。很多孩子“不知道讀了書能干什么”。(點擊閱讀:“我是阿甘牛牛,想問你一個問題……”)

            吉伙子聰迷茫時,曾這樣問趙紅明:

            人的天賦是從出生就決定了的,還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的?

            如果天賦可以改變,需要經過什么途徑?我該怎么做?

            為了幫助孩子們找到目標,趙紅明與數字支教實驗室合作,給孩子們上“雙師課”,讓孩子們看見關于未來的更多可能。吉伙子聰的問題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一位年過五旬的詩人講述了自己的追夢經歷,并告訴子聰:

            “夢想就像一顆種子在尋找光的過程,而這種尋找就是一個生命意義。我們可以一生平凡,但絕不可以沒有意義。有意義的平凡,其實也是一種很大的不平凡。”

            趙紅明還安排了職業認知類課程,讓孩子們了解更多職業以及這些職業的基本要求。“我們不光問孩子有什么目標,還要問他們想怎么實現。這些問題會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思考。”

            <<<滑動查看孩子們的夢想>>>

            除了幫孩子們找到目標,趙紅明還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他們。學生邱克古講了一個細節,趙老師從不用手指指人,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會把手指并攏,做出“請”的動作。“我會學著趙老師的樣子。”

            趙紅明始終堅信,學生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如果這些點滴細節對孩子的行為方式和人生際遇產生影響,這就是我最大的榮耀。”

            03

            如今,趙紅明的身份是西昌市阿七鄉螃蟹小學執行校長。他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更多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自信教育,讓彝族孩子找到自信,他未來的生活才會有更多可能。”

            趙紅明來到螃蟹小學做的第一件事,是改造廁所。“在洗手間里裝了鏡子,還放了衛生紙,打掃得干干凈凈。孩子們每天從家里帶花放在廁所里。我們學校可能是附近唯一一個給每個廁所隔間都裝了門的小學。”

            趙紅明說,也許別人不在乎這些細節,但他非常在意。“我希望孩子覺得自己在這里是受到尊重的。”

            趙紅明還購買了許多玩具安置在校園內。“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玩的時候盡情玩。”他也希望能借此讓一些孩子厭學情緒濃重的孩子,減少對校園的抵觸,讓孩子感受到自在,讓校園成為學習的樂園,這樣才有機會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此外,趙紅明還在校園內設置了“興趣社”,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里還有兩周一次的“螃蟹大舞臺”,孩子們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希望他們能意識到,就算學習上不如別人,自己在其他地方也有過人之處。孩子有了自我肯定,才會有自尊和自信。”

            趙紅明希望,通過教育培育孩子們健全的人格。“哪怕以后他們只是普通人,我也希望他們可以把握住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來源:央視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