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增產增收,科學種植真的很重要!這是我此次跟李少昆研究員團隊合作最深的感觸。采用密植滴灌高產技術,我非常有信心每畝增收1000斤。”5月31日,看著一排排挺直的玉米幼苗,通榆縣農夫大田農作物合作社總經理李明激動地對記者說。當時他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團隊的兩位研究生實地查看玉米的出苗情況。
2023年,作為“農牧業大縣”的通榆縣全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開始實施“10億斤玉米增產工程”以百萬畝辣椒、百萬頭肉牛、百萬畝林草為主體的“三個百萬工程”;同時,通榆縣也吹響了“工業強縣”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號角,持續推動“三大基地一大品牌”建設,并圍繞五個“百億產業發展集群”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資料圖】
增——10億斤玉米增產工程
白城市市委常委、通榆縣縣委書記李德明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通榆縣借助全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這一有利契機,從今年開始實施‘10億斤玉米增產工程’。我們將依托科技院校技術作支撐,通過構建‘縣鄉村農’四級聯動體系,引導農民改變過去粗放的種糧習慣,用‘良種 良法’實現科學種糧,提高玉米產量。同時,通過品種優化、秸稈還田、保水劑、精量播種、合理密植、水肥一體化管理、蟲草害綠色防控、機械收割等手段,畝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預計“十四五”期末,全縣玉米畝產可增加350斤左右,總產量增加10億斤以上。”
玉米總產量增加10億斤以上,通榆縣的底氣就是科學種植。2月19日,通榆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簽定了玉米密植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產業化提升技術服務框架協議;吉林大學崔金虎教授在通榆縣的1500畝玉米高產穩產試驗中,平均畝產達到1792斤比原來農民習慣的傳統耕作畝產增加了892斤;中化集團在通榆縣的試驗田平均畝產也達到了1400斤以上,比原來農民習慣的傳統耕作畝產增加了近500斤。
同時,2022年,為深入落實糧食節約行動,全面開展“地趴糧”整治,通榆縣因地制宜采取各種措施大力開展科學儲糧工作,各鄉鎮因地制宜推廣科學儲糧技術,各種成本低、易操作的立體儲糧倉,采取了制作PVC圍網、硬化地面、延期結算和提前收購等方式,最終解決了全縣87%的地趴糧。2023年,通榆縣要基本消滅“地趴糧”。
抓——三個百萬工程
“我們將依托百萬畝辣椒、百萬頭肉牛、百萬畝林草為主體的‘三個百萬工程’,吸引大量加工型企業落戶,派生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梧桐樹’,產生裂變效應,進一步帶動二產三產發展,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白城市市委常委、通榆縣縣委書記李德明介紹說。
“百萬頭肉牛工程”是通榆縣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千萬頭肉牛工程”的一部分,經過數年探索已初見雛形。2月3日,通榆縣與北京啟元泰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就20萬頭奶牛養殖場項目正式簽署框架協議,項目擬投資120億元,建設集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優質奶牛、肉牛繁育、嬰配液態奶深加工、冷鏈配送為一體完整的奶牛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奶業產業集群。未來5年,通榆將采取“引進經濟實力雄厚、養殖經驗豐富的大公司,搞集約化肉牛養殖;建設肉牛養殖合作社,搞集體化肉牛養殖;鼓勵支持農民增加養殖數量,搞規模化肉牛養殖”的“三化肉牛發展方式”,使全縣肉牛達到100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翻番,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通榆縣耕地多數呈堿性,晝夜溫差大、積溫高、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具備辣椒高產優質的天然條件,發展辣椒產業前景廣闊。通榆縣實施了“百萬畝辣椒工程”,計劃利用5年時間,辣椒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為改變通榆縣農民盲目種植、無可持續種植品種的狀況,通榆縣與湖南農業大學對接,準備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作為科技顧問;同時,通榆縣還運用工業化思維探索出了“113”發展模式,即由政府整體統籌謀劃引領;借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支撐;構農戶和龍頭企業、保險公司、銀行三個零風險。通榆縣還與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博士團隊,研發先進、智能、世界一流的辣椒收割設備。
為有效保障百萬頭肉牛工程可持續發展,并增強全縣“碳儲量”,百萬畝林草工程勢在必行。據了解,通榆縣現有林地210萬畝、草地170萬畝,在此基礎上,實施百萬畝林草工程,主要就是通過更新、改造和新植、新種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通榆縣將采取殘次林地全改造、房前屋后全利用、村屯道路兩側空地全覆蓋、無林林地全補植和草原濕地全修復。通過這五種措施,通榆縣林草面積可新增、更新和改造113萬畝,以此確保工業和農牧業的發展,不破壞生態環境,同時還可增加全縣“碳儲量”。
培——五個百億產業發展集群
通榆一直戴著“農牧業大縣”的“桂冠”,但經濟始終弱,經過深思熟慮,通榆縣確立了“農牧業大縣和工業大縣齊頭并進”的發展思路,謀劃并打造了五個“百億產業發展集群”,當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通榆縣始終按照“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推動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實現了由全省風電產業發展的起步區、實驗區,向示范區、核心區、領航區的轉身,成為了吉林“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的“重要單元”,也構建了以“華能”為龍頭的清潔能源開發百億產業集群和以“三一”為龍頭的風電裝備制造百億產業集群。目前,通榆縣共有清潔能源項目64個,“華能”裝機容量最大,為275萬千瓦。到“十四五”期末,通榆縣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總產值將大大超過100億元。同時,全國前10的風電主機制造企業,已經有3家落戶通榆,“專精特新”的風電零部件生產加工企業也紛紛投資建廠,目前,全縣風電裝備制造企業中,設計產能在10億元以上的共有6家。
作為百萬頭肉牛工程的配套產業,通榆縣構建了以“吉運”為龍頭的肉牛肉羊屠宰加工百億產業集群。吉牛2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設計產能為年屠宰20萬頭牛,每頭牛按5萬元計算,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十四五”期末,通榆縣的肉牛養殖將發展到80萬頭,屆時完全可以滿足企業屠宰加工需求。同時,通榆縣構建了以“牧原”為龍頭的生豬屠宰肉食品加工百億產業集群。牧原400萬頭生豬屠宰肉食品加工項目已經建成投產,該產業的總產值整體上完全能突破100億元。通榆縣還還在圍繞生豬屠宰所產生的豬小腸、豬血、豬肚、豬腦等,進行延伸招商,不但可以提高生豬屠宰加工的附加值,還可以有效應對生豬價格波動對產業的影響。而計劃于8月底前峻工、總投資11.1億元的通榆縣農產品融合發展示范園,將與年產值3.8億元的天意農產品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年產值1.28億元益發合大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等,共同構成通榆縣農業食品深加工百億產業集群。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星植 文/圖
通榆縣融媒體中心提供視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