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大極點之一,這一“超級CP”如何邁上新征程?作為珠江西岸的“最牛街道”,桂城率先破題。6月24日,在“‘科創都市出彩桂城’桂城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發布會上,《桂城街道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發布,桂城提出打造產業社區、首創“直投基金+銀行”投貸聯動、發放桂城人才卡等三大創新舉措,助力活力桂城邁入“頂流”。
“科創都市出彩桂城”,依托廣佛同城優勢,桂城瞄準千億級GDP目標,再次憑借大城資源、小城成本的優勢,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繼續成為廣佛“強心”的示范者,策動佛山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活力新南海發展。
“充滿信心是智者的標簽,轉型升級是唯一的出路,創新人才是最大的資源,惠企政策是實力的體現,民生實事是堅實的保障,政企協作是經驗的傳承。”會上,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勇鼓勵桂城要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向,全力推動城市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
⒈產業回城:
桂城要做強中心的“科創頂流”
城市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心城區在經歷了產業資源聚集-分散的階段之后,又迎來了資源再聚集的城市化新進程。強中心、強核戰略成為主流選擇,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中,要素資源加速集聚。隨著消費升級尤其是科技人才對城市品質服務的高標準要求,世界城市呈現出科技產業從“郊區”回歸“都市”的發展趨勢。
在這一輪的新型城市化進程中,產業成為城市中心能級提升的核心動能。今年年初,廣州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果斷提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戰略方向,吹響了工業回城的號角。而佛山一直堅持制造業立市,中心城區在經歷了“騰籠換鳥”后,也意識到產業“回歸中心”的重要性。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廣州和佛山,大灣區城市群里的極點城市,都劍指制造業。以都市產業“強心”,成為廣佛極點提升城市能級、提高城市門戶建設水平、發揮大灣區核心作用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去年開始,天河、海珠、荔灣等廣州中心城區相繼跑出了工業回城的加速度。
桂城,地處廣佛極點核心,一直是廣佛同城的受益者也是先行者,千燈湖更是擔當起了廣佛同城的形象門戶。在去年舉行的南海區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桂城被寄予了“城市客廳典范、總部經濟樣板、廣佛同城標桿、科創都市頂流、人才集聚高地”的厚望。要承擔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領跑者的重任,桂城勢必加快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謀劃產業高地,重塑中心產業形態,在廣佛極點新一輪的城市進化中,先發制人。
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岑灼雄表示,在佛山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南海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下,作為中心城區,桂城再次迎來“大有可為,也當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強產業”對于桂城而言,既是大勢所趨,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桂城將緊扣“產業第一、項目為王、科創回城、工業上樓”,立足‘兩高四新’、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電商經濟等產業領域,以中央活力區為主導,傾斜更多資金和資源,努力打造成為頂流的“科創都市”。
何謂“科創都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科技園、產業園,而是高企集聚的產業城,是金科產融的創新城,是鯤鵬匯聚的人才城,是生猛出彩的生活城,是真正意義上地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人產城文之城。
⒉自信底氣:
C位優勢大城資源小城成本
中心城區往往是一座城市資源要素最集中、各類人才最集聚、管理服務體系最健全、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區域。高品質的中心城區,為科技含量高、經濟密度大、競爭力強的新興都市型產業提供發展的土壤。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自貿創新中心城鄉發展中心主任余宗良表示,桂城在吸引產業回城、做活做強中心區方面有底氣。他認為桂城“大城資源、小城成本”是其在城市競爭中的最大優勢。首先是核心區位優勢,桂城處于廣佛極點的核心地段,是廣佛同城橋頭堡。軌道交通密集,桂城是佛山唯一實現了三軌網絡化的鎮街,未來軌道高達13條,里程超100公里,超60個站點,9條接駁廣州,1個站點/1.2平方公里、密度達到1.18公里/平方公里,這樣的密度已趕超一些超一線城市中心區。另外,城市品質高,桂城是唯一的公園城市典范,每0.5平方公里就有1個公園,實現了14分鐘醫療圈;教育更是桂城的金字招牌,這里是廣東省唯一的鎮街一級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單位。在企業成本方面,桂城更是優勢突出: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以及居住成本、企業用水、用人成本等方面,對比一線中心區,桂城明顯處于低洼地帶。
因此,擁有區位交通、城市品質、公共服務等比較優勢的桂城,能發揮人才、資本、信息等創新要素的輻射帶動作用,桂城有能力召喚“產業回城”,推動產業集約高效發展與城市品質持續提升互促互進,形成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城產人融合新局面。
⒊產業戰略:
瞄準千億級目標人均GDP達13.8萬元
科創頂流,出彩桂城。面對洶涌澎湃的“產業回城”浪潮,桂城積極謀劃、搶先參賽。在“‘科創都市出彩桂城’桂城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發布會上,桂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余輝介紹了桂城在產業方面的雄心壯志。
首先是先進制造業聚集。桂城的目標是,到2026年,R&D投入占GDP比重達4%,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創新創業團隊增至300家,“專精特新”企業增至200家,上市企業增至16家,高層次人才總量達到4000名。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會帶來經濟實力的提升。對于個人而言,人均創造財富的能力提升了,到2026年,人均GDP突破13.8萬元,增幅36.4%。這是什么概念?這個水平達到了2021年深圳的人均GDP。對企業而言,企業的產值也要提升,畝均GDP達83萬元,增幅39.7%;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億元樓總量將從目前的24棟提升至40棟。
對于城市而言,桂城的綜合競爭力將實現新突破。到2026年,GDP突破1000億元,“兩高四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規上工業企業新增500家,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3%,二、三產業比例更為均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
為了打贏這場“產業強心”戰役,桂城將通過空間、動力、要素、成本等四個維度精準發力八大措施,瞄準“高精尖、引領性、創新型”產業領域,做優做精金融服務、專業服務、時尚消費、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加速“兩業”深度融合;做強做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環境友好、資源節約、附加值高、可上樓的先進制造業,推動桂城產業強勢崛起。
⒋桂城示范:
三大創新舉措力撐“產業強心”
“這次發布會,讓我們備受鼓舞,也讓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佛山市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杜永紅說。落地桂城的企業家們都紛紛表達了對桂城未來的信心和期許。這植根于桂城不斷自我革新、不斷超越自我的新嘗試、新探索;對標一流城市的核心地域,打造符合萬億城市的中心城區,桂城扛起了新擔當、展現著新面貌。“科創都市出彩桂城”,從桂城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發布會上,我們至少看到了桂城的這些新作為:
首先,率全市、全省之先,首提“產業社區”概念。從“家門”到“廠門”,僅一步之遙,這樣的產業社區藍圖即將在桂城成為現實。據了解,產業社區是產業園區的“高階版”,產業鏈配套就在“上下樓”“隔壁棟”,同時完善居住、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15分鐘生活圈優質配套,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桂城產業社區化模式。作為萬億佛山的中心城區,桂城積極打造“城心”都市產業區,形成產城融合樣本,構筑桂城產業高地的“四梁八柱”之首,產在城中,城中聚才。
其次,金融賦能,全省首創“直投基金+銀行”投貸聯動。拿下桂城科技創新企業直投基金“第一投”的佛山市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又迎來了南海農商銀行的授信“追加”,處于成長期的科創型企業,通過資本賦能有了持續壯大的新機遇。值得關注的是,桂城將在用好全省首個鎮級科創直投基金的基礎上,未來五年逐步將基金規模從1億元擴充到2億元,通過引導基金、投貸聯動等多元化投資模式撬動50億元規模的產業資金池,助推桂城產業高質量發展,初創、科創企業扎根桂城,資金、資本將不再是“掣肘”。
另外,發放“桂城人才卡”,不以學歷論英雄,充分尊重企業對人才的自主認定和推薦,與市區人才評定錯位配合,更加聚焦在企業核心管理人員和骨干技術人才,為人才提供優質的子女教育學位和貼心的醫療服務。正是有這些“接地氣”的人才大招,在桂城才生長出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企業。在發布會上,包括希荻微在內的10個桂城榜樣優秀創業團隊集體亮相,受到表彰。這10大團隊的共同點是——都在桂城由“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當然,桂城的“雄心”不止于此,除了要助力企業發展外,還要積極打造適合人才成長、發展的品質環境,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舒心、好賺錢”的“五好”活力城市,成為人才、產業搶灘的“頂流街道”。
(文/陳鈺鳳、王名潤、肖歡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新華區黃驊港內陸港揭牌 提升滄州在華北區域物流樞紐地位
5月26日,滄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與滄州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的新華區—黃驊港內陸港揭牌儀式舉行,標志著黃驊港在滄州市區域內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