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我國已經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保體系,目前廣東省正在推進醫保省級統籌,全省實施按病種分值付費(DIP)付費,很多地市已經實施了職工和居民醫保的分類保障,實現待遇與繳費掛鉤,同時各地市也推出了政府主導的補充型商業保險(“惠民保”),對醫療服務具有較高層次和差異化需求的人口越來越多。
“如果采取醫保按人群分類分層繳費和分層待遇繳費,醫保待遇和目錄差異化,結合惠民保或高端商業保險作為補充,可以滿足和保障不同層次人群的醫療差異化需求,解決不斷提高的就醫需求和醫保資金不足的矛盾。”在2022年廣東兩會期間,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袁勇說道。
因此,他建議醫保待遇按照繳費水平分為低、中、高不同層次。按照基本醫保“保基本”的原則,降低低收入群體的繳費,實現廣覆蓋——保障農村居民、流動人口等低收入群體;設置基本報銷目錄,保障基本住院就醫待遇、高血壓和糖尿病慢病等門診基本用藥需求和基本健康需求,保障低水平——減輕醫保負擔,醫保基金可持續。
中層次在基本醫保基礎上增加補充醫保、惠民保等,覆蓋職工、城市居民等大部分中等收入群體,提高住院就醫待遇、門診用藥報銷比例。
高層次可以增加醫保繳費,覆蓋高收入人群和有更高醫療需求的部分中收入群體,滿足多層次、更高水平、差異化的健康需求。保障范圍可以擴大到昂貴藥品、昂貴耗材、高端診療技術、健康預防措施等,同步提高技術難度大、風險程度高的診療項目和新技術收費,這樣很多治療的新藥、新材料、新技術可以快速納入醫保范圍,推動醫學新技術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