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他們是“疫”線上最可愛的人

            志愿者一起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

            大洋網訊 3月19日,廣州黃埔區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涌現出一群可愛可敬的人。他們以實際行動投入疫情防控,聞令而動、火速集結,迅速展開人員流調、核酸檢測、場所消殺等工作,牢筑健康防線。

            沖鋒在前

            “雷鋒的老鄉”從不缺席

            3月18日晚,黃埔區南崗街道迅速動起來,為第2天的核酸檢測工作做準備。各社區工作人員連夜布置場地,搭帳篷、樹黨旗,進行核酸檢測路線預演,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工作。

            3月19日,148名黨員突擊隊志愿者、312名下沉黨員、79名居民志愿者組成了志愿者服務隊,活躍在核酸檢測一線,參與協助查驗粵康碼、信息錄入、秩序維護等工作。

            康南社區18棟的保障樓里,居住了約1500名居民。在志愿號召發起以后,不到半個小時,40多名志愿者自動接龍報名參與核酸檢測服務工作。

            在助力保障房居民核酸檢測工作中,微信名“雷鋒的老鄉”——譚新華又一次出現在志愿者隊伍中。他是湖南長沙人,他不是黨員,但每一次社區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他從不缺席。問他安排哪個時間段上什么崗,他都說全天候任何崗位,只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早上8點不到,譚新華又和社區工作人員在檢測點布置現場,搭帳篷、搬鐵馬、擺桌子、拉物資等熟練地進行著。安排現場后,他帶著“葵花碼”、喇叭到離檢測點最遠的居民樓喊樓:“請大家戴好口罩,提前掃碼,截圖保存,下樓做核酸”,響聲在樓棟間回蕩著。

            73歲紅棉老兵主動請纓

            當得悉要進行核酸檢測,黃埔區黃埔街道的紅棉老兵志愿服務隊隊伍聯絡員立即轉發到微信群,詢問哪名隊員有空參加。

            “我在家,下樓就到。”“我報名,10分鐘就到。”“我也來!”老兵們個個爭先恐后、主動請纓。不到10分鐘,一排身穿迷彩色馬甲的老兵集結在先鋒崗前。早早趕到的他們立即動手幫忙,認真做好采樣卡位、分區護欄等布置,還叫上各自的家屬到現場當志愿者。

            “我入黨50年了,能夠為大家伙做點事,心里很高興。”73歲的退役軍人劉叔說道。他在核酸檢測采樣點卡口值守,負責核驗進場居民群眾的健康碼,測量體溫,并不停叮囑大家自覺間隔一米排好隊。

            迎風飄揚的黨旗下,從白天到暮靄,到月色清涼,他們忙碌的身影依然挺在一線,不辭勞苦堅持到深夜。

            這支由20人組成的隊伍,都是老黨員。其中,有4人是社區網格黨組織“帶頭人”,3人是退休黨支部委員。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這一支隊伍熱衷于志愿服務,帶頭執行規定,帶頭管好家人,帶頭響應號召,帶頭宣傳引導,積極配合社區做好信息排查、疫苗接種等工作。

            醫生放棄休息日回“疫”線

            3月19日上午,在86中學咽拭子取樣現場,大家又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就是黃埔區魚珠街社區醫院全科醫生曾利利。

            3月18日下午,曾利利和她的同事們參與到魚珠街重點人群專項核酸檢測任務當中。“醫生,你的防護服都染紅了”,一位前來檢測的阿姨發現正在全神貫注地為受檢人員采取咽拭子子滿頭大汗的曾醫生的特別情況。原來曾醫生在工作時突遇生理狀況,防護服被染紅。街道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勸慰李醫生休息。而此時距離換班還有30分鐘,前來取樣的市民較多,被曾利利拒絕。

            “我是入黨積極分子,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街道工作人員到距離核酸檢測點只有一條道路之隔的龍之泉賓館,向老板說明情況,老板立即安排客房,讓曾醫生洗澡更換衣物。曾醫生離開時對賓館的幫助致謝,并叮囑對客房進行消毒。據了解,曾利利和她的同事一共為1015位市民群眾提供熱情服務。“今天,原本安排曾醫生休息的,但是她今天又回到了我們的戰隊!”在86中學咽拭子取樣現場,一位女護士說。

            團結協作

            他們在祠堂核酸檢測點架起人力橋

            3月19日,廣州黃埔大沙街道開展核酸采樣工作,啟動街道黨工委為“指揮部”、街屬各級黨組織為“橋頭堡”、黨員突擊隊為“沖鋒隊”的作戰策略。

            據悉,43名市區機關干部,41名國企黨員,以及50多名“兩新”黨組織黨員,還有200多名居住地報到黨員,在基層防控一線當先鋒、打頭陣。有企業積極響應號令,熱忱捐贈物資,服務于體溫檢測、維持秩序、物資搬運、指引填寫信息、核酸采樣、走訪宣傳等多個工作崗位,彰顯社會責任擔當。

            橫沙羅氏大祠堂是大沙街其中一個核酸采樣場所,祠堂入口有三級階梯、一道門檻,行動不便的群眾難以通行。黨員志愿者徒手合力抬起每一位坐輪椅前來采樣的老人,搭起“人力橋”,攙扶每一位行動不便的群眾踏上階梯、跨過門檻,暢通人行道。

            關愛長者,這里服務到家。一名醫務人員、三名黨員志愿者組成“采樣小分隊”,到橫沙老人安置房開展上門采樣,提供登記信息、掃碼、采樣、消毒一條龍服務。病床上、輪椅上、居住在此的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采樣,采樣工作全員覆蓋、一人不落。

            不畏辛勞

            他們背40斤重噴霧器一干6小時

            在黃埔夏港街,黨員志愿者們每次都積極響應核酸檢測工作,當天提早來到各社區核酸檢測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布置現場;熟練地換上了厚厚的防護服,協助社區進行核酸檢測工作;耐心地為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居民答疑解惑,協助工作人員將現場管理得井然有序;主動地上前詢問老人,幫忙填寫粵核酸信息,讓老人不麻煩,讓工作有效率。此外,黨員志愿者跟隨醫護人員入戶上門,做“兜底”檢查,筑起阻擊疫情的“健康防線”。

            消殺工作是阻斷病毒傳播,構筑嚴密防線的重要環節。在核酸檢測完成后,人們都會看到這群可愛的“大白”,他們戴好口罩、手套、全副武裝,背上40斤重的噴霧器,支援了全員核酸檢測后還繼續開展歷時6小時的全面消殺,完成21個檢測點垃圾收運,做到全覆蓋、零死角、無縫隙,將專項垃圾“日產日清”,為轄區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林杰姍、曹翠、余巨瀾、區萃怡、蘇倍、傅秋卓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