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二中蘇元、中大附中、育才實驗都在轉公?廣州民校悄悄變身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近日,家長圈傳言二中應元將停辦,一時沸沸揚揚。

            中大附中、天河省實、育才實驗、二中蘇元……廣州的優質民校們究竟轉公辦還是繼續民辦?轉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此外,廣州擬由政府補貼民校增加公辦學位,哪些民校可能獲得補貼?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獲悉,在縮減民辦義務教育規模、“公參民”脫鉤的政策要求下,二中應元或停辦,二中蘇元將轉公辦,中大附中、育才實驗以及荔灣區的四中聚賢中學、真光實驗中學等多所民辦學校,或在轉為公辦的路上。

            截至目前,省實、華附、廣雅、執信等公辦民校已經陸續完成“公參民”脫鉤。一些名校表示,與民辦的“合作學校”不再有人、財、事權等方面關系,只有“教學指導”交流。

            “公參民”脫鉤優質民校轉向路漸清晰

            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 “公參民”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如繼續為民校,須切割與公立學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系。

            在廣州,“公參民”學校大多為關注度高的優質民校,如天河省實、中大附中、二中應元、育才實驗、番禺執信、白云廣雅、番禺華附等,這些名校系的民校,如何抉擇、何去何從?

            二中系:應元或將在今年停止招生,蘇元轉公辦

            近日,一張關于廣州市越秀區二中應元(簡稱“二中應元”)學校即將停止招生的截圖在家長群中流傳。截圖透露了“二中應元學校將在今年停止招生辦學”的信息。

            二中應元學校是廣州市第二中學創辦的一所全日制民辦初級中學,屬于由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即“公參民”學校。多年來二中應元因其優異的中考成績在家長中有很好的口碑,屬于廣州民校第一梯隊。

            截至記者發稿,二中應元學校官方公眾號暫時未發布即將停辦的相關消息。

            越秀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二中應元將在今年停止招生。至于學校是轉公還是停辦,目前尚未確定。

            二中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二中應元2002年創辦之初有投資方,但幾年后投資方撤出,學校由二中全權管理、依靠學費保障運營。對于二中應元是轉公辦還是停辦,該負責人表示,由于二中是市屬學校,根據相關政策,市屬學校由市財政負擔,辦學重點在高中學段,初中辦學責權主要歸屬于區教育局、開支由區財政承擔,如果最終停辦,二中教育集團其他學校可以吸納應元師資。

            此外,二中旗下位于黃埔區的廣州市二中蘇元實驗學校(簡稱“二中蘇元“)也是優質民辦學校,其轉向引人關注。該負責人表示,二中蘇元2008年創辦時就沒有投資方,已經與黃埔區教育局完成協商,預計將于6月份轉為公辦。

            這些優質民校選擇繼續民辦

            也有不少名校知名度較高的民辦學校已經明確選擇繼續民辦路徑。

            省實系方面,天河省實(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已于今年1月更名廣州天省實驗學校,并早已完成學費提價布局(8.7萬元/年),堅定走民辦教育路線。省實派駐白云省實(廣州市白云區白云實驗學校)的校長去年底已經撤回省實,將出任省實其他公辦學校校長。

            華附系方面,番禺華附(華師附中番禺學校)已經更名為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中學,華附派駐該校的校長也于3月回到華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海珠雙語學校更名為“廣州市海珠區華海雙語學校”,與華附脫鉤維持民辦。

            廣雅系方面,廣州白云廣雅實驗學校(白云廣雅)校名變更為“廣州市白云區廣州云雅實驗學校”。目前,廣東廣雅中學官方認可的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只有廣東廣雅中學(本部校區)、廣雅(花都校區),廣州荔灣區西關廣雅實驗學校(南岸路校區)和廣雅(東風西路校區)。

            執信系的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番禺執信)名字變更為廣州市星執學校。在執信中學的官方表述中,將白云區嘉福學校、廣州市星執學校、佛山市南海區南執高級中學稱為“合作學校”。

            廣雅和執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完成“公參民”脫鉤,與民辦的“合作學校”不再有人、財、事權等方面關系,只有“教學指導”交流。

            這些優質民校或在轉公的路上

            還有多所高知名度的民校尚未明確表態如何選擇,但據羊城晚報記者了解,這些民校大概率將轉公辦。

            例如,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育才實驗或會根據相關文件精神轉為公辦學校。至于什么時候轉公、學位如何安排等問題則還沒有確切定論。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簡稱“中大附中”)負責人表示,該校或將轉為公辦。由于該校是中山大學的附屬中學,中大是教育部直屬院校,若轉公辦學校管理如何歸屬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協商。

            此外,荔灣區的四中聚賢中學、真光實驗中學等多所民辦學校,或將轉為公辦學校,目前正在籌備轉公的相關工作。

            民校轉向的決定性因素投資方、辦學用地、地方財政

            民校選擇轉為公辦或繼續民辦,決定性因素是哪些?

            其一,取決于學校有無投資方、學校辦學用地的歸屬。不少名校辦民校,開辦之初由公立名校退休職工或工會舉辦,用地也屬于公辦名校。例如二中蘇元和中大附中皆沒有投資方,校舍及用地分別屬于國企和中山大學,學校收取學費租借校舍辦學。因此,兩者轉為公辦是順理成章。而天河省實、白云省實、番禺執信等皆有獨立投資方,投資方過往投入如何回收,區教育局與投資方如何協商退出機制等問題都是巨大挑戰,因此這些民校大多繼續民辦教育的路徑。

            其二,取決于地方財政有無能力和主觀意愿去“收編”民校。義務教育由地方財政負擔,民辦學校若轉為公辦,該校的老師工資、校舍維護、軟硬件投入都將由區財政負擔。區教育部門要從本區小學、初中學位需求量及財政撥款的實際出發,決定是否接收民校轉為公辦。

            這個利好民校請把握政府補貼民校增加公辦學位

            3月15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了一條民校利好消息,擬由政府購買服務,補貼民辦學校增加公辦學位。《廣州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補貼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規定:“人籍一致”、在廣州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的學生,各區按小學生不低于每人每年5000元、初中生不低于每人每年6000元的標準實施學位補貼。學生就讀的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高于財政補助標準的,差額部分由家長繳交。

            記者從天河區教育局獲悉,去年天河區出資8000多萬元,通過政府購買學位,為外來務工子弟購買學位約1.3萬個。

            業內人士表示,政府通常不會從民辦學校第一梯隊購買學位。“從學位數量上,優質民校本身就學位緊張,沒什么多余學位賣給政府;從經濟上說,優質民校學費大多一年5萬以上甚至十幾萬元/個,對于絕大部分家長來說,即便政府有補貼,學費還是太貴。”一位民校校長分析,因此,政府購買學位的民校,基本是收費較低、服務于外來工子弟的學校。對于普通民校來說,應把握這一機會。

            “窗口期”有限民校需奮發圖強

            但記者也了解到,政府購買民校學位只是階段性行為。

            政府為什么要購買學位?廣州市教育局表示,由于“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適齡兒童的上學需求,廣州將在2023及2024年迎來入學高峰,每年新增學位約在7~9萬個左右。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6萬個,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位33.4萬個。

            由于“入學潮”只是暫時性的,政府在學位需求高峰期向民校購買學位,可避免大量新建公辦學校但需求下降后建設浪費的弊端。

            對于民校來說,在國家大力規范、減少民辦學校規模的背景下,必須抓緊“窗口期”,奮發圖強打造教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在“入學潮”退去、政府不再購買學位之時,仍有足夠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 中大附中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