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防疫援助,有呼必應!廣州白云區23條紅棉熱線24小時守護

            “我弟弟是低保戶,平時不會做飯,我擔心他在疫情管控期間吃不上飯……”近日,廣州市白云區同德街社工服務站的李貴芬通過“紅棉熱線”對疫情防控期間關愛兜底服務對象專線電訪時,接到一位居民的致電求助。

            求助人的弟弟招叔是居住在怡德社區的低保戶。李貴芬馬上打包了盒飯、水和面包送到家里。在接下來的管控期,怡德居委會將負責他的中餐和晚餐。

            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市白云區23條“紅棉熱線”24小時暢通,各鎮街社工站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扎根社區優勢,化身“防控知識宣傳員”“心理健康輔導員”“緊急求助送貨員”“疫情排查網格員”,持續為區內獨居長者、特困人員等弱勢群體護航。

            物資不夠了?

            他們化身采購員和送貨員

            “平時,兒子會給我送些菜過來,但現在因為疫情防控,無法走動,我家中已經好幾天沒有肉、蔬菜了?!苯眨榔浇志叛毦娱L者珍姨撥打了“紅棉熱線”,說自己行動不便,吃了幾天白粥,希望能得到幫助。一接到求助電話,永平街社工站立馬告知有關社區居委會,并組織社工和志愿者,變身“緊急求助送貨員”,在一個小時內,就為珍姨購買了一大袋肉、菜、面等食品,并送上防疫物資。珍姨連連道謝說,多虧了社工和志愿者,幫助她解決了買菜難的問題,保障了她疫情防控期間的獨居生活。

            同時,黃石街社工站通過電訪了解到,住在江夏管控區的蘇姨獨自在家照顧兩個年幼的孫子,家中只有米,缺肉品蔬菜。因孫子太小,擔心外出感染,目前靠吃米生活。蘇姨請社工幫忙買菜,社工站對接所在社區黨員志愿者,為蘇姨采購菜物并順利將生活物資送到家中。

            4月12日,黃石街多個社區根據防疫要求實施管控管理,交安大樓交安小區位于黃石東路,小區內缺乏商鋪、市場等購物點,平時住戶都須走出小區外采購物資。小區有120多戶,近250人,實施管控管理后,對居民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尤其是小區內的長者,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無法網上買菜。

            社工獲悉情況后,立即進入小區的微信群內,通過問卷方式了解到目前住戶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米肉菜。基于交安小區的特殊情況,社區協助組的社工開設“交安小區三餐食材采購需求收集表”,匯總住戶的采購需求。4月16日早上,社工帶領志愿者一同到菜市場根據住戶要求進行采購,滿載一車前往交安小區,逐一交到住戶手中。

            需緊急救治?

            第一時間開出通行證協助送醫

            連日來,白云區民政局通過“紅棉熱線”收到不少封控區、管控區內的群眾求助。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的生命健康,白云區民政局堅持特事特辦,為有需要的群眾開出綠色通行證。

            在云城街管控區內,一名低保群眾由于患有尿毒癥,每周一、三、五需要到廣東省中醫院透析。得知這一情況后,街道醫療保障組馬上和社區醫院溝通對接,就近安排病人到白云區婦幼保健院,并為其開出一張綠色通行證方便該群眾進出管控區,定期進行透析治療。

            “謝謝你們,讓我順利做完了透析?!?5歲的獨居長者張伯激動地說。子女不在身邊的他,需每周三次到醫院就診做血透治療。在接到張伯的就醫需求后,云城街就近安排新市醫院為張伯做透析治療。蕭崗南居委會和社工站工作人員不斷安撫張叔的焦慮情緒,協同他進行核酸檢測,并迅速為其辦理外出通行手續。由于張伯出行需坐輪椅,為爭取最快時間到達醫院,街道安排2名男性社工協助張伯和電動輪椅過天橋,順利前往醫院,并等待其做完透析后護送回家。

            需要定期診療的病人,云城街開啟綠色通道。對于突發不適的居民,街道社工也會第一時間送醫。88歲的吳伯突然低燒,處于昏睡狀態。

            “快來人,吳伯暈倒了!”云城街工作人員在社區發現了正躺在小區長椅上的吳伯。街道迅速對接醫療保障組與社區醫院,安排專車,由街道公共服務辦工作人員和社工護送到云城社區醫院檢查身體狀況。

            醫生初診吳伯病情需要轉院接受檢查,工作人員馬上陪同吳伯前往婦幼保健院,經醫生診斷為輕度貧血,叮囑平時要注意加強營養。聽到醫生的話,陪同人員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了。

            得知吳伯還沒吃早餐,工作人員二話不說,自費給吳伯買了早餐,叮囑他:“一定要多吃東西補充營養,有困難一定要跟街道和居委會說?!敝?,云城街工作人員全程陪同吳伯前往菜市場買菜,為吳伯購置了米、油等生活物資,解決其疫情防控期間其生活保障問題。云城街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會持續關注吳伯的生活狀況,提供心理疏導,關注其健康狀況。

            藥物吃完了?

            騎行5公里上門送藥,使命必達

            封控管控區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服藥。藥吃完了,怎么買?找誰買?什么時候能送到?

            4月12日,64歲的鄧伯通過“紅棉熱線”,反映自己所在的社區已經被封控,其身體狀況較差,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但目前家中的藥物已經吃完,他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會受到影響。電話中,鄧伯的言語充滿了無奈和擔憂。

            “您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為您解決這些困難的,請您相信我們?!苯勇牎凹t棉熱線”的石井街社工站社工,在耐心傾聽鄧伯的訴求后,有針對性地詢問其就醫情況,包括就醫的定點醫院、門診號、所需藥物等,并安撫他的情緒,讓他安心在家中等待。

            隨后,社工與鄧伯居住地所在的同德街社工站聯系,希望通過雙方社工站的努力,解決鄧伯的困難。由于同德社工站在封控區內,人員無法外出協助,但可以協助送藥上門,于是,石井街社工站的社工就幫鄧伯聯系了定點醫院。

            “醫院一開始表示慢病藥物不能隨便開,最好本人能過來。我們多次和醫生溝通介紹鄧伯的特殊情況,最后醫生通過電話的形式,和鄧伯核實身份,診斷病情,才開了藥。”社工在領到藥物后,第一時間騎行5公里,給鄧伯送上了藥物。整個服務過程非常快速,僅用兩個小時就解決了問題。

            在棠景街某酒店內,一群眾求助說,其從外市來穗就醫,患有癌癥晚期,需要服用指定的抗癌處方藥,但因疫情被困在了管控區。了解情況后,白云區民政局派出多名工作人員組建臨時“買藥小分隊”,先與白云區衛生健康局溝通協商,由定點醫院開處方,再請“買藥小分隊”帶著處方為群眾購買所需的抗癌藥物,最終順利將藥送至其下榻的酒店,使其病情得到控制。

            考慮到該群眾身體狀況不適宜長期封閉,本著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宗旨,白云區民政局再次多方協調白云區住房建設交通局、棠景街等單位,依法為其辦理電子通行證。目前,該群眾已安全踏上返家的路。

            目前,白云區23條“紅棉熱線”正在24小時面向市民群眾服務。白云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間,該局將進一步做好低保低收入對象、特困人員、留守老年人、獨居孤寡老人、困境兒童、貧困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關愛幫扶,定期通過“紅棉熱線”慰問及回訪,確保不出現“斷糧”“斷菜”“斷藥”及無人照料等情況,織密織牢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

            關鍵詞: 廣州白云區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