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梁施婷 劉雪 廣州報道
一季度廣東經濟數據新鮮出爐。
4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公布,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28498.7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6.15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10920.95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16601.69億元,增長2.1%。
整體而言,一季度廣東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運行總體平穩,但受內外部環境超預期影響,廣東經濟穩增長仍面臨一些挑戰。
一系列關鍵指標勾勒出了廣東經濟的復雜脈搏: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其中制造業增長5.4%,而先進制造業增長5.9%;廣東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8.3%,比2021年全年提高2.7個百分點;從需求端看,“三駕馬車”之中,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4.8%,勢頭尤為強勁,但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1.7%,出口總額也僅增長2.2%。
當下,如何用超常規舉措應對超預期影響,無疑成為廣東的核心命題。從近期看,一套政策“組合拳”已逐步在廣東施展開來。在4月23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形勢研判會上,廣東省政府更進一步部署了九方面重點舉措,涉及穩工業、促消費、穩投資、穩外貿以及加強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并強調要集中力量打好二季度經濟攻堅戰,全力推動全年任務上半年大頭落地。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盡管廣東一季度經濟運行存在一定波動,但在“穩增長”的同時要更有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定力,既要正視當前困難,也要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從更本質上強化韌性和活力。
如何穩住工業底盤?
工業是廣東經濟的“壓艙石”。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89萬億元,同比增長5.8%。對比來看,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兩年平均增速(4.6%)加快了1.2個百分點。廣東省統計局也表示,一季度廣東工業生產穩中有升。
工業經濟平穩背后,是新舊動能轉換。從結構上看,一季度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4.3%。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5%,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8.6%。一些具體行業活力較強,例如,一季度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帶動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2%,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17.0%,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12.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郭迎鋒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產業升級加快、中高端產業持續壯大成為近年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廣東過去實施的“騰籠換鳥”政策為經濟帶來了發展韌性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這對廣東經濟此番抵御疫情這一“超預期”因素影響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政策也及時“加碼”進行支撐,一季度“保雙鏈”成為廣東各地經濟政策一大重心,例如深圳推行“一區一策”“一鏈一策”“一企一策”,極力保障產業鏈協同運行和供應鏈安全穩定;東莞市則提出了“保鏈12條”具體措施,梳理出2399家重點督導服務企業,并向216家重點企業發放物流運輸車輛通行證3086個。
面對國內外仍然存在的“雙鏈”不穩定問題。4月10日,廣東省科技廳表示,廣東將通過加強重點領域研發,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引領和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前期已立項項目中,廣汽、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積極牽頭,帶動中小企業,形成上下游供應鏈協同創新”。
4月23日,廣東省政府召開全省一季度經濟形勢研判會,也明確提出要全力穩定工業經濟運行,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抓好工業技改和“小升規”,推動企業提質增效與產業梯度轉移相結合,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東在穩定“雙鏈”的同時,也需要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生態鏈”的構建,采訪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新業態、新產業發展,壯大新動能。
如何釋放內需潛能?
作為外貿大省,一季度廣東進出口總額1.84萬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增長0.6%,其中出口總額增長2.2%。
當前,國際市場調整為廣東外貿帶來不確定性,一方面國際局勢不穩定影響了供應鏈和部分需求;另一方面歐美和東南亞等地區產能開始恢復,也構成了挑戰。不少外貿企業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本壓力方面,石油衍生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以塑料為例,漲幅一度高達25%;同時,市場出現波動,國際訂單“外流”和“毀單”成為部分企業的煩惱,需要引起重視。
郭迎鋒認為,面對國際訂單“外流”可能造成沖擊,廣東需著手研判并進行有效應對;陳鴻宇也認為,廣東外貿工業品要考慮加快新突破,老關系、老客戶已經在發生變化,國際經濟正在復蘇,必須調整生產政策,對市場上的新需求進行深入研判。
另一方面,廣東外貿的結構優化也仍在深化。例如,一季度廣東的一般貿易增長5.9%,占進出口比重5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個百分點。另外,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電工器材出口分別增長16.9%、9.1%、6.8%。
內需方面,疫情對廣東消費造成了抑制。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0.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2%。進一步來看,各項消費品表現分化,其中基本生活類商品需求穩定,商品零售增長2.8%,而升級類商品則銷售旺盛,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增長14.7%,新能源汽車增長153.0%。
陳鴻宇認為,對內需而言,需要采取更多樣和更靈活的方式促進消費,包括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出臺更有力的促消費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農村居民在一季度顯示出較大的消費增長潛力。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9元,同比增長6.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2%,分別高于全省0.9和8.5個百分點。
對此,廣東省一季度經濟形勢研判會也強調,要采取更加精準有力的舉措釋放消費潛力,出臺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實施促進家電、文旅、餐飲等消費專項行動,促進農村消費提質升級,大力培育智慧產品和服務、預制菜等新型消費。
如何強化發展后勁?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還注意到,一季度廣東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同比增長34.8%。
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38.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4.1%,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43.1%,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49.5%;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化發展穩步推進,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2.3%,占工業投資比重34.0%。
一季度工業投資大幅增長的背后,直觀反映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這與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增強競爭優勢直接相關,也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推動。今年,廣東省還將繼續推動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鼓勵重點產業投資與技術改造。
另一方面,金融對廣東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也在顯著加大。一季度,廣東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8%。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大支持力度,流動性供給合理充裕,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1%,其中,制造業貸款增長20.8%,普惠小微貸款增長25.2%。
郭萬達認為,以技術改造為重點的工業投資是“面向未來”的投資,“投資需求雖然不會立刻轉化成GDP增長速度,但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支撐潛力巨大。”他認為,一季度廣東工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將為下一步的工業穩增長奠定基礎。
此外,廣東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也有亮點。一季度,廣東基礎設施投資明顯加快,增長0.1%,扭轉自2021年9月份以來持續負增長態勢。進一步來看,投資增長主要是集中在航空運輸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郭萬達認為,廣東基建投資規模不小,但需加強項目選擇及落地程序,并可適度超前加快新基建投資,例如5G、充電樁及工業互聯網等。
廣東省一季度經濟形勢研判會也明確,要以重點項目和專項債使用為抓手擴大有效投資,堅持清單管理、掛圖作戰,加快專項債分配使用管理,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審批全面提速,突出加大水利工程等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力度,同時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梁施婷,劉雪 )
關鍵詞: